232 特殊待遇-第3/3页
养豕场的垃圾,包括粪便之类,也被利用起来,因此,这几乎是一个农场的模式,初步具有循环经济的雏形。
至于雇工,就是一些养豕经验比较丰富的老人,妇女,当然,也配了一些壮年劳力。
天津这边,在洪武年间其实还不叫天津,叫海津镇,是元朝时期漕运粮食的转运中心。不过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事,这里早就破落不堪。
虽然已经到了洪武十四年,可因为北方是前线,因此海津镇也一直没有重新恢复战乱之前。
但是,随着五万大军进驻这里,然后张一凡又在这里办厂,鱼松厂,肉松厂,养殖场,农场等等,海津镇就变得肉眼可见的繁华起来。
或许是基于大驸马在香山县的政绩,很多北方商人,还有其他人等,都到海津镇来寻找机会。
北平这边的布政使,不得不登门拜访,询问张一凡的意见,看要不要在这里奏请皇帝设县。
只所以不敢肯定,是五万大军已经离开,而大驸马又不知道在这里待多久。如果说,大驸马一直待着,那他们肯定有信心。
对此,张一凡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说就算他离开,只要注重港口的建设,海津镇也必然会繁华。最终,他应布政使要求,联名上了奏章,说这个海津镇设县的事情。
在这个时间内,张一凡也知道了南京那边的事情。知道媳妇和儿子将会北上,到时候还会带一群男女学生一起。
这让他很是高兴,不过也有些担心,怕儿子太小,北方气候不适应。
为此,他又赶去北平,在燕王府边上修建一处宅子,决定不再寄人篱下,住燕王府了。不管如何,在这修一处宅子,也算圆一个后世北平无房的梦了。
结果没想到,宅子还在挖地基呢,朱棣就来找他,拉着他去谈事了。
只听朱棣有些兴奋地对张一凡说道:“父皇派来的工匠加入打造新式火枪和火炮之后,我们已经拥有一千支新式火枪,三十门大小不一的速射炮。对了,父皇给速射炮赐名为神速大炮。我岳父以为,可以一战了!”
火器部队,一直是在北平这边,打造出来多少火枪火炮,就接受多少并进行训练。
流水线造枪炮的想法,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各配件还没法做到一丝不差,因此产量还不大。
张一凡听到朱棣的话,便确认道:“该不会是你给你岳父说的吧,是你急着想开战,所以你岳父衡量之后才同意的?”
朱棣一听,当即分辨道:“你不知道,鞑子在辽东很嚣张,比去年都要嚣张。几次运往辽东的补给,都被他们给打劫了。不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天理难容!”
一听他这个解释,张一凡便知道,自己没有猜错,是朱棣先提出了要打的意思。
不过徐达既然都同意了,想必是衡量过的。而且张一凡自己对于军事,还真没有这个本事来决定,还是徐达说了算。
因此,他也没意见。
结果没想到,朱棣就提出了要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