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特殊待遇-第2/3页
于是,他便按照朱元璋的最新指示去办了。
…………………
北平,张一凡这边,听说他拒绝了丹书铁券的赏赐之后,朱棣还来找过他,想给他做思想工作。
对此,张一凡直接就回答道:“四哥,我可没有说谎。在我眼里,要胜过孔孟先贤,才是我的目标。你信不信,几千年之后,世人都还记得我,但是,不一定还能记得你这个亲王。甚至不要说亲王了,就是皇帝也没有我有名。你说,厉害不厉害?”
朱棣:“……”
“要不你想想,以前朝代,你记得多少皇帝的名号和生平事迹?但是,孔孟总是知道的吧?”
朱棣:“……”
“我有这个自信,我能比孔孟都优秀,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好,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朱棣:“……”
看到张一凡还想继续说话,回过神来的朱棣连忙摇手说道:“得得得,你志向远大,我不劝了,爱咋咋了吧!”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带着期待又道:“要不,把你的那身学问教教我儿子吧?这可是自家人,总没问题吧?”
张一凡:“……”
回过神来,他无语地说道:“你至少得让你儿子或者能交流,还有能断奶的,你再来找我!”
朱棣的大儿子才三岁,小儿子刚一岁,这能教?
朱棣听了,哈哈一笑道:“我儿从小聪慧!”玩笑开过,朱棣又认真了一分,对张一凡说道:“就算你有这个想法,我承认你志向远大,但是,其实也不耽搁你的丹书铁券啊!”
张一凡听了,倒是没有隐瞒朱棣,如实说道:“我只不过是想走捷径而已!你想,人人都想要丹书铁券吧?我不要,是不是会最大可能的引发别人的关注,为啥不要?他们就会打听,会好奇,对不对?”
看到朱棣点点头,他就继续说道:“这么一来,就会有尽量多的人知道,原来是莪想开宗立派,传道授业。你说,我这么做,是不是会一下出名,很多人都想来学了?”
朱棣听了,又一次点点头道:“真看不出来,你的弯弯道道还挺多的啊!”
张一凡一听这话,一拍胸脯道:“我这是为大明朝培养人才,回头我的学生,你要不要?”
朱棣一听,立刻露出笑容道:“要要要,千古大圣人的学生,当然要了!”
瞎扯了一会,张一凡恢复了正经,对朱棣说道:“我打算养豕,你给你岳父去信,送一批水泥过来。”
朱棣一听,无语道:“我没听错吧,你要养豕?”
豕就是猪,堂堂大驸马养豕,有点匪夷所思!
张一凡见朱棣这么奇怪,便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要不然,肉松厂的肉怎么来?光靠羊肉么?大规模养豕才是解决我们大明百姓吃肉的关键。只是我不知道大规模养豕能不能搞成,先试试吧?”
朱棣听了,顿时兴奋起来,要是手下将士天天有豕肉吃,那战斗力绝对会变得非常强,他当即追问道:“是和养羊一样,放豕么?”
“不是!”张一凡听了,摇头说道,“还是圈养,要修豕舍,你想让我试试。”
在这个大明初期要大规模养殖,可能什么猪流感之类的会少,但是,猪的品种,饲料来源等等,也都是头疼的事情,只能是一步步做起来试试了。
朱棣听了,也不再追问,就立刻派人,去徐达那边挪一部分水泥到天津。
大体上来说,几个人的分工,依旧是老样子。
觉华岛的囤兵工作,也在逐步有进展。蓝玉确实是个人才,一面调遣骑兵和纳哈出所部鞑子周旋,一边就悄然改造觉华岛。
朱棣这边,早就选拔出了五万军队,其中将近一万骑军,四万步军,当然,步军中包括车营,正在天津港口训练。
还真别说,一开始的时候,那怕这是精锐军队,军纪严明,可上下船的时候都会引发混乱。特别是骑兵,那些战马引发了不少骚乱。
有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了一个月之后,才算是勉强能达到上下船不出乱子。下船后按照建制的集结,也快了不少。
一些将士晕船,如果采取措施之后一直没有改善的,那就换人。
洪武十四年四月份中旬时候,这挑选出来的五万精锐,就悄然进驻了觉华岛。
而张一凡这边,养豕场也已经修建完成。大概就是按照他看过的后世养殖场的模式修建,主要一个,还是注意豕群之间的隔离,卫生等等,更多的他也不知道,只能靠摸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