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宜阳终不还(二)
在韩耕败逃之后,韩军难以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宜阳野战,以秦军的绝对性胜利而告终,秦人以斩首记功,此战血拼,秦军斩杀韩军六万余人,降者不计其数。宜阳无兵可守,秦军在甘茂的统领下接防宜阳,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平复民情,治理民政,推行秦法,愿意留在城中为秦民者,赐土地,授爵位,以秦法对待,若是不愿归秦,可自行离去,秦军无涉,众多韩国民众为土地所吸引,大多数留了下来。城中的贵族则全数驱逐出去,自行回新郑。
若能尽快将民众以秦政化入秦国,便可迅速将城中的诸多隐患消弭于无形,这就是民众的力量。战场攻城拔寨,与民无关,只要不是报复性仇杀,平民一般在战争后相对安全。宜阳,此后便成为秦军东出天下的桥头堡,连接崤函道,进可攻,退可守,这是秦武王在位时期对秦国最大的贡献。
韩耕收拾残兵败将,一路撤回了新郑,在抵达新郑城下时,韩耕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韩王亲率文武重臣前来迎接战场上的勇士们,韩耕笃定心志,即便军容不整,即便大败而逃,但他没有辱没韩室先祖威名,天下会记住宜阳,记住是韩人让秦人丢下十万具尸体,“将士们,向众民,向我王,材士精铁,有死无生,敬。”韩耕沉面怒吼。
众将士在韩耕的鼓舞下,振奋精神,齐吼吼大喊:“材士精铁,有死无生。”雄浑嘹亮的口号让韩王惕厉振奋,心中也在赞叹韩耕的练兵才干,当真是勇猛无敌真将士,有死无生精铁军。
韩耕在众臣的注视下,与韩王一道进了新郑,刚刚进了王宫,韩耕跪伏在韩王面前,“王兄,臣弟有负重托,请王兄责罚。”韩王倒是镇定,如此战绩,韩国已经倾尽全力,韩国弱小,帮助山东五国全力抵抗秦国,可其他各国却在秦人进攻宜阳时趁机攻略韩地,如此合纵,如此兄弟之国,不要也罢。
韩王安抚韩耕后,嘱咐他好生歇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回到王宫中的韩王大骂列国无信无义,魏国趁机掠夺韩国国土,楚国也向韩国施压,齐军已经在救援的路上,却被赵雍率军死死拦在中途。
韩国,这次,没有出现围魏救韩的奇迹。
魏家酒肆谈笑风生,尚不知此刻战局已经演化到如此地步。在安邑城中,还有相关的赌坊可不能放过如此商机,他们纷纷在赌坊中押注,看是秦人胜还是韩人胜,倒是吸引了不少赌客,道听途说的消息也是听了不少。很多赌客都是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想法,将身家都压在韩国身上,毕竟已经挡住秦国六个多月,哪能如此之快的落败。
韩国士子段誉虚的心时刻悬着,看着女官将韩军与秦军动向一点点在地图中呈现出来,仿佛自己就在战场指挥一般。各国士子聚在酒肆中谈论国政,战局越来越紧张,酒肆中的士子越聚越多,点评者的语言也逐渐犀利起来。“这个秦军将军是真的能藏呀,甘茂秦军拖住韩军主力两个多时辰,这厮才跑了出来,要么就是对战场局势把握到位,要么就是个二愣子,我要是甘茂,我可没有这大心脏,真想上去给他两脚,妥妥的抢人头不是。”
人群跟着哈哈大乐,“要我说呀,韩军已经做的足够好了,硬生生拖住秦军三个多月,早已经筋疲力竭了,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这时候要有合纵,秦人不早就赶回陇西放羊去了。”众人议论纷纷。段誉虚的眼睛还是死死盯着战局,当看到宜阳城头,插上秦军的黑色旗帜时,再也无法站立,瘫软在地,久久无法回神。
韩人败了?宜阳丢了?辛辛苦苦忙活了一阵子,还是没有出现奇迹,他再也藏不住自己的心绪,就那样流下了眼泪。
伴随着消息一点点传回到安邑,城中顿时炸了锅,很多人一夜之间输的倾家荡产,只能回家拿老妻幼儿撒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