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论英雄-第2/2页



  这充分说明,三国时期饮茶在蜀汉之地已非常流行了。

  末世吴主孙皓喜欢大宴群臣,宾客们至少都要饮七升酒。大臣韦曜的酒量只有二升,孙皓对他破例,担心他因不胜酒力而出洋相,就偷偷赐给他茶来代替酒。

  以茶代酒的根源找到了,现在酒场上不流行以茶代酒,因为那理由不是“开车了”就是“吃头孢了”,双方都无聊。

  前面说过,茶,起源于上古,神农的时候就有了茶。

  神农尝百草中毒,茶解之。

  那时候,五谷和杂草,药物和百花混杂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能治病,哪些会要命,谁也不知道。

  神农氏不惜自身安危,亲尝各种木,以辨其味,以明其效。

  一日,他尝到一种草叶,口干舌麻,头晕目眩,全身乏力。

  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稍事休憩。

  一阵风过,他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翠绿的叶子冉冉落下,树叶青嫩可爱,气味芳芬。

  始于习惯,他就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尝。此物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

  食后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神农氏由此断定此物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解毒的功效,于是茶被发现了。

  蜀汉时期最牛的茶人是诸葛亮,称“茶祖”。这肯定是后来卖茶者讲故事加持的,因为茶圣称号已经被几百年后的陆羽占用了。

  将诸葛亮奉为茶祖的,主要是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

  孟获第七次反叛了,诸葛亮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七擒孟获。

  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途,由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过江。

  天有不测风云,江中瘴气凸起,士兵们纷纷中毒晕倒,生命垂危。

  诸葛亮苦思冥想,眼前闪现出一部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

  终于找到了瘴气的解药——茶叶。

  诸葛亮让人将茶叶烹煮后,将茶汤给晕倒的士兵喝下。士兵连喝两天,恢复了过来,精神比以前更加饱满。

  诸葛亮看到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吕凯率军士以当地蛮濮人为向导,到哀牢山中采购。赵云、魏延率兵过江后,分兵两路围歼蛮兵,于盘蛇谷第七次擒住孟获,终于平定南中。

  另有说法,诸葛亮率兵到云南勐海的南糯山,士兵们因水土不服,很多都得了眼疾。

  诸葛亮便把一根拐杖插到山上,变成了一棵茶树,他教士兵们采茶叶煮水喝,然后眼疾就好了。

  诸葛亮学把种茶之法传授给当地人,人们开始食茶、饮茶,以茶生计,生活得到了改善。

  为了纪念诸葛亮,当地人把他奉为“茶祖”,把南糯山称为“孔明山”,把茶树称作“孔明树”。

  人民太热爱诸葛亮了,因为他品格高尚。

  因为爱他,以他命名茶山、茶树,这样茶会更好卖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