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第 166 章



    公馆中,侍卫肃立,带着巴蜀特色的建筑令人目眩神迷之中又带着金碧辉煌,如那繁华的蜀锦一般惹人眼,奢靡犹过如今荒废的二都,更甚如今的许都。

    “叔父有此意,当是再好不过”荀攸缓缓说着,手掌抚过温热的茶盏,推到了荀晏面前,“只是此事于叔父并无大益。”

    向北方售卖蜀锦,开市互通,本质上是在发展益州的经济,钱从北方人的口袋里流到蜀人口袋里。

    以目前的立场来看,益州并非归附于曹操,虽说建立了暂时的合作,但未必就长久,益州大小士族仍在坐观天下大局,旁观曹操与袁氏最后的胜负,又或者是更进一步,想着关起门来过上自立的日子。

    这般情况下提出这等建议,倒是颇有些资敌的意思。

    “此行益州,曹公言大小事务令我自行抉择。”

    荀晏垂下眼眸,握住茶盏,微烫的杯壁压在掌心,带起一片热意。

    荀攸清凌凌看了他一眼,面色平和,令人取来了纸笔,公事公办与人谈起了政事,并未因二人关系而刻意退让。

    扪心而问,荀晏能够理解这种态度,在其位谋其职,益州之官治理益州,为益州牟取利益再正常不过了。

    巴蜀偏僻,又有沃野千里,不受天灾侵扰,但世上又哪能真有全然独立居世的群体,灌钢之法自他手中出世后已逐渐推广,曹操、袁绍、乃至于刘表麾下皆令铁官逐渐改良技术,炼钢术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而巴蜀因其消息难通,又有张鲁断道多年,如今所见盔甲皆不及中原,更遑论耗时耗力之多。

    得了好处与方便,又有钱财相诱,谁能继续遗世独立

    虽是心中思虑已久,但荀攸思维敏捷,他久治蜀郡,不仅通军事,于这等商道亦有所涉及,虽不深入,但提出的问题都是直指核心,几次将荀晏问住,想了老半天才慎重的回答。

    讨论得口舌干燥,他摸着茶盏欲喝口水歇歇,却见荀攸倏而停下了话语,拧眉看了过来。

    荀晏顿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哪儿不对了,端着茶盏一时竟不知该不该喝。

    一别多年,分明以前大侄子待他最是软和,结果这来蜀地待了多年,也不知是染上了什么风气,他竟觉得大侄子格外有威势,每每被那样平静的看一眼就觉得像是马上要被制裁了似的。

    他挺直腰背,轻咳一声,欲重振一下自己作为长辈的威严。

    荀攸大袖拂过桌面,取走他手中茶盏。

    “水凉了,换热水。”

    “哦。”

    荀晏弯下了腰背,乖乖接过换好的热水,闻一闻还能闻到其中泡了哪些药草。

    他自然不敢拒绝。

    他忍不住悻悻想着,人家是长辈赐不敢辞,到他这儿竟成了侄儿赐不敢辞。

    议散时已近夜幕,长史目送二人分别,随后沿着廊道而行,入了州牧府,立于刘璋面前。

    刘璋并不太懂这些买卖的事情,但他大抵也知不是什么坏事,于是他抚掌笑道:“吴公多虑矣。”

    “荀公为人,璋自是知晓,他虽与荀清恒乃是叔侄,亦不会因私废公,二人来往皆是公馆相见,光明磊落,少谈私事。”

    正逢吴懿在刘璋身旁,听得此言后忍不住多看了看自己这位明公,见他仍是没有太大忧愁的模样,只能自己忍不住心下忧愁了起来。

    “荀公达亦谈私事。”

    他忍不住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