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



经此一役之后,刘淼决定更换检查方式,毕竟给自己找气受的滋味不舒服,他又不是受虐狂。

即将迎来国庆假期,回来后不久就要进行期中考试,故刘淼决定还是赶赶进度,抓紧讲新课。

每一位教师都要练就一个至关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即使台下一个观众也没有,也要酣畅琉璃得讲下去。因此,刘淼也发觉自己有了一个新习惯,那就是在独处的时候,不自觉的自言自语。后发后觉,突然些懵逼,待看办公室其他教师,即使不是在与人交流,自己做事的时候,嘴里也习惯去念叨几句。

可以肯定的是这就是教师的通病。在暑假时,刘淼参加了其他招聘类考试,监考员是小学教师,在市新华小学校区笔试。开考前,监考员就不止一遍的重复正确书写个人信息,在结束前5分钟进一步强调,重点是口吻,做过调查的刘淼很明显就分辨出带有哄孩子的倾向性,有了之后的一系列推论。

每个职业,因其特性,都或多或少养成一些职业习惯。以前的职业让刘淼养成了一种怀疑一切的习惯,也可以简单认为是犟种。

调整好心态刘淼,重新站在讲台上。闲话少叙,今日的课题是《洋务运动》。

前文讲到,清经历外战——两次鸦片战争,内战——太平天国运动,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当时,清真正的掌权者不淡定了,原因很简单,他是利益的最大损失者。怎么办?必须自救。

军机会议多次召开,一群土埋半截的老头,表现出与其年龄不服的姿态,可以参考现英国下议院议员们唇枪舌战,诺沫横飞的场景。辩论分为两派,一是以老八旗****为首的保守派,一是以恭亲王奕?为首的改革派。

最终的以奕?(曾与皇位失之交臂。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间犹豫不决。但于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并于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园寝内为恭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恭王争储失败。

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卯刻,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为“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公元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奕訢奉道光帝命,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为嫡福晋。这往往被认为是道光属意恭王之举,而实际上,这个指婚发生在道光下定决心写下遗诏之后,最多只能视为对恭王的补偿,况且恭王福晋并非桂良爱女,而仅为侧室所生的庶女之一。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奕訢、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政府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折子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

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

咸丰帝去世后,奕訢成为实力派人物。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同治元年开始,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全部免职,换成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胜出,决定进行改革。效仿西方,进行洋务运动。

可以大胆的推断,若没有奕?,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洋务运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