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突遭变故的小皇子-第2/4页





        容骥瞬间闭嘴,惊悚地看向王婆子。

        “他每天第一个过来跟先生问安,可懂礼貌了,要是我家阿年也有这心思,哪会像现在似的天天在外面闲混。”

        王婆子一说到自家不成器的儿子就刹不住闸,拉着冯元江倒了好一阵子苦水。

        容骥和池亭雨面面相觑地坐在那儿,谁都不敢多嘴,一起打量着那个沉默寡言的小孩——他哪儿都不看,就盯着面前的地面,什么多余的动作都没有,也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在发呆。

        过了一会儿,又陆陆续续进来几个孩子,他们仿佛默认小言不会跟他们讲话,先后跟冯元江和池亭雨打过招呼,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就跑到外面去等先生上课了。

        冯元江吃饱喝足,跟王婆子交代了几句,就从藤椅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笑眯眯地对池亭雨说:

        “阿云啊,时辰差不多了,去给他们上课吧。”

        “那您?”

        池亭雨见冯元江没有在屋子里休息的意思,多嘴问了一句。

        果不其然,冯元江回头看了眼王婆子,嘴角的纹路又深了几分:

        “我在后面看着,监督你!”

        池亭雨:“……”

        池亭雨在冯元江与王婆子期待的目光中走进了院子,院里的学生都已经在位置上坐好了。他看见王婆子把冯元江那张藤椅从屋里搬出来,放在了容骥的席位后面。

        容骥:“……”

        看来不止要监督池亭雨,连自己也不能幸免于难。

        池亭雨举着书,站在诸位学生面前,泰然自若地念起了文章。

        《千字文》是各地先生经常用来给孩童启蒙的东西,其内核涵盖天地,蕴藏万物。若是逐字逐句讲清楚了,这些孩子未必能立即领悟,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与世故加诸己身,再回头来看,才能惊觉其中之奥妙。

        池亭雨在教书方面,不能说耐心细致,至少也是条分缕析。

        他先让那些孩子跟着他念,把每个字的发音记住,再指导他们一笔一划去写。至于意思,他将《千字文》中蕴含的天文地理以四时农耕为例,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给他们解释,能理解,那就是缘分到了,不能的话,他也不介意再多讲两句。

        然而太难的东西,他只用两句话带过,回头又叮嘱道:

        “你们若是在读书一道上有所进境,自然会于其他地方再次相遇。”

        那些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池亭雨一脸高深莫测的模样,心里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许。

        只有容骥坐在最后,左手撑着头,双眼无神地望着他,心里面想:

        好一只纯纯的大尾巴狼!

        冯先生教书的方式比较老派,平日里一板一眼地给孩子们讲课,大家以老为尊,不懂的不敢问,导致疑惑越积越多,一个个学得稀松马虎眼,就那么糊里糊涂地往下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