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歪打正着-第5/8页





        胤禔再看他皇阿玛的眼神就有些哀怨了:您老人家替孩子们出气也就算了,没必要叫上这么些兄弟来围观吧?

        康熙:……

        巨冤两个打在头顶,这真是凑巧来着。

        一饮一喙,俱是前缘。也是你小子作弄孩子们太多次了,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被看了笑话。

        但儿子是长子,兄长威严不能丢。

        不然以后无法帮衬老父亲,约束好下头的皮小子们了。

        思及此,康熙赶紧肃容正色:“这么快就好了?保清果然厉害,做什么都有模有样。不错,不错,你的孝心朕收到了,你们几个小的也多学着点。”

        “珠珠跟敏敏都能给朕包包子,你们大哥都能下厨房,什么时候你们也见贤思齐一下?”

        所有人等肃容,赶紧收拾起看笑话的心思。

        乖巧听训。

        然后翌日开始,你做点烧麦,他弄点饺子的。十八般武艺齐来,你方唱罢我登场。

        顺利从胤禔一个人丢脸,演变升华到所有皇子皇女们的孝心大比拼。

        有那心思灵动文采好的,甚至为此写诗作赋,花式吹捧。说自古父慈子孝,诸多皇子皇女如此,必然是感念皇上素日慈爱云云。浓浓父子、父女与祖孙情,足令世人感佩。

        康熙自己人知道自家事,但花花轿子人抬人,谁还不喜欢听点好听的呢?

        于是捡着其中文采上佳的奖励了几篇。

        都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更何况华夏本就是数千年的礼仪之邦呢?

        孝顺二字早就融入血液,刻在精神中,渐渐成了日常行为准则。这么一倡导,还意外让百姓们对朝廷、对皇室有了更多认同。

        这才康熙三十年,加上顺治十八年。

        距离大清入关,还没有五十年呢。一些年迈之人还清楚记得当初山河破碎,后来剃发易服。对朝廷虽无奈服从,但心里却还是不屑的。

        可这几年,皇帝先停圈地令,又大力劝课农桑。

        鼓捣出能对付天花的牛痘,免费给周边百姓种。杀了好大一批贪官,严明了法度。以至于现在当官的有了合理合法的收入后,再不冒着生命危险往死里搜刮百姓。

        那个什么内务府的,各种厂子办不停,招了不少人手,附近受益者众。

        还有那个什么水泥,听说不止能修路。还能用在城防、水利等处。等明年,水泥多了、技术也熟了。就可以着手,把什么长江、黄河、永定河的,都好好修修。

        治住那肆虐的水龙,再不让它们坏事儿。

        还有,还有,那一亩地能打几千斤的土豆,明年也要陆续推广全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