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结-第4/7页
张阳夕简单地说了刚才发生的事,第一个坐不住的是小叔,跳起来就准备拉着张阳夕再去打一架,爹爹也是一脸无奈地吸着草烟,张爸只是皱眉头,张妈和阿玛在一旁咒骂陈华不是个东西。
得知张芳要在家暂住几天,阿玛立马去收拾房间,张妈给小晨拿糖吃。
此时,张阳夕接到李书记的电话,大概意思就是希望把这件事压下来,村委会干事打人这件事影响村里的名声。张阳夕回复的意思是他会处理好这件事,但是怎么处理并没有细说。
因为这件事,张阳夕到村委会和其他村委会干事开会,并说明具体情况,一直忙到夜里十一点。把摩托车推回院子里,看见张芳坐在门口,她先开口:“才回来啊!”
张阳夕停好车,一脸疑惑地说:“这么晚了,还不睡啊?”
张芳从身后拉出一把椅子,叫张阳夕坐下,随后说起来她的故事:
初二没读完,因为父亲病重,家里经济困难,不得已辍学外出打工。
到福建的一家电子厂上班,恰巧遇到一同在电子厂上班的陈强,一问才知道大家还是一个村的,渐渐的熟络起来。
陈强在厂里待了几年,已经是个小组长,平时也经常帮着张芳,认识的前两年还一起结伴回家过年,一来二去关系越来越好。
虽然有十来岁的年龄差,但是张芳却感觉陈强和同龄人一样,没有思想代沟,有一次小组一起出去吃饭,酒后两人发生关系,就这样步入婚姻。
结婚两年后,小晨也满满长大,陈强觉得电子厂工资太低,毕竟有了孩子之后开销大,和厂里认识的好友一起去别处做生意,留下张芳在家里带孩子。
出去做生意的头一年还时不时给家里打电话,后来就杳无音讯了。张芳意识到事情不对,立马去报了警,警方开展相关工作,至今没有找到,警方唯一确认的消息是陈强被人骗走了。
张芳不知道怎么办,想找人又不知道去哪里找,最后在火车站摆小吃摊,边赚钱边等陈强回来。后来,在火车站摆摊时被初中同学曾杰遇见,曾杰在初中的时候就对张芳表达过爱意,无奈当时的张芳只想好好学习。在得知张芳的遭遇后,曾杰就时常去张芳的小摊照顾生意,时不时去帮忙。
曾杰的舅舅是当地小学的老师,给曾杰混了个保安职位,也是通过这层关系把小晨送到当地的小学。
有一次过年,曾杰借他舅的小轿车送张芳她们回家,曾杰也就是村民口中的情夫,这也是赶集那天张芳不要张阳夕送到家的原因。
因为陈强的不知所踪,加之陈强父母的相继离世,张芳又不在家,陈华找到了空子,趁机霸占陈强的土地,没得到允许就擅自把土地承包出去,这才有了今天的这一出事情。
张阳夕不禁感慨,原来那些没有联系的日子里,大家都在负重前行,拿着结局一样的剧本,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在每个不为人知的黑夜里,与生活勾心斗角。
“其实,你刚出火车站的时候我就认出你了,只是怕你认不出我这个小学同学。你呢?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张芳抬起头看向张阳夕。
张阳夕开始自我调侃:“我能过得怎么样啊?都回来当村官了,还能怎么样啊,勉勉强强过得去。”
张芳继续追问:“看你爸的样子,那件事还过不去吗?”张阳夕点点头,看了看手机说:“这么晚了,该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呢!”
第二天一早,李书记的电话打来:“小张,你还是快来镇政府门口一趟吧,陈华闹到这来了。”
不用想,那赖皮东西肯定是陈华,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打的石膏,只怕是连夜打的,道具还紧跟事件发展。
周围已经围着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因为这已经不是陈华第一次闹事了,李书记在旁边不听劝说陈华回去慢慢调解。
陈华一边哭一边说:“我们村委会的人不管事,管事也只会动手,大家看看,把我手都打骨折了,还有天理吗?”
张阳夕也不惯着他:“别装了,一棍子打不折的,咱们有话就好好说,别在这给我们村丢人现眼,老大不小的人了,能不能像个爷们儿!”
职场小白看不下去了,出言职责张阳夕:“你怎么说话呢?他现在是受害者,听你这话,他的伤是你打的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