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就待几天吧!-第3/5页
拿来两截尼龙绳,重新换好绳子,再次装满粪,深吸一口气,身子下蹲,握紧扁担,腰马合一,借势发力,平稳起身。
这一次的操作还是很稳当,慢慢开始挪动,生怕桶里的粪再次袭击而来,蹒蹒跚跚地过木桥,还好离藕田不远,就在猪圈旁边,不然就张阳夕的挑粪资历,再多走一步都会再次被粪偷袭。
沿着田坎边上均匀的把粪浇进田里,来回走了两趟,张阳夕憋着气走完,这活做了两个多小时。
老家的晚饭一般都吃得很早,下午三点左右就会开始准备,此时的张阳夕正在和大粪做最后的斗争,洗了一个多小时,沐浴露打了七遍,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觉得有味儿。无奈地和粪味和解,走到饭桌还得接受来自爹爹的嘲笑。
吃过晚饭,爷孙俩继续坐在庭院,爹爹卷起一根草烟慢慢的吸。
张阳夕拿起手机发了条动态:震惊!大学生回村竟沦落至此,天理何容!
配图是两个粪桶的照片,大表哥是第一个点赞的,随后评论:老张,你这么快就适应新岗位啦?!
老吴:这碗多少是有点大了!
牲口:回来了?都不说一声嗦。
毛子:回头一定要聚一下。
张芳:好久没干过这活了(附带一个偷笑的表情)。
老秦:从拍摄角度和地上的粪迹走向推测,你是不是掉粪坑了,哈哈哈哈哈哈……
张阳夕气得直跺脚,回复老秦:你才掉粪坑了,你全家都掉粪坑了!
让张阳夕冷静下来的是韩瑶给这条动态点了赞,晃过神来,看到牲口和毛子的评论,确实好久没有聚一聚。让他感到惊讶地是张芳的评论,这个小学同学好久都没联系了,现在突然出来冒泡。
张阳夕的思绪被爹爹打断,随即被叫去砍根楠竹,回来时只看见爹爹手里拿着一把柴刀和一颗钉子,旁边放着一个不知名的物件。
爹爹接过张阳夕手里的楠竹,先是把它分成三段,取最下面的一段,大拇指贴着刀面,把刀刃斜成三十度靠在竹节上,另一只手顺势转动竹子,每个竹节乖乖地被剃平。再就是把竹子对半劈开,继续细分成三条,处理一下边缘扎手的地方就变成了半成品。选出两条品相比较好的,在任意一端间隔半厘米开一个半厘米的缺口。
张阳夕大概猜出要做什么工具了,现在只差最后一步。终于要用到那个不知名的工具了,爹爹叫张阳夕把它拿过来,这个工具底端一个细长的锥子,顶端帮着两根麻绳,捆着两根短棍。
把做好的两片竹条叠着,爹爹叫张阳夕搭只脚,顺便拽着一根短棍,爹爹踩着竹条,一只手拿着短棍,一只手按着顶端,爷孙俩不默契开始拉扯。之所以称之为拉扯,是因为他俩压根不在一个频率上,可能是白天那根麻绳让张阳夕心生畏惧,一直畏手畏脚的。
“你行不行啊?大学生不会拉绳绳嗦!”爹爹一脸鄙夷,十分不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没办法,张阳夕也只能硬上,至少它被扯断后没有大粪,咯吱咯吱继续作响起来。打完一个孔,把钉子插进去,露出来的部分折弯固定,一个夹子就做好了。
等待夜幕降临,飞鸟归巢,山峦与天空协调,山风也停止了呼啸。
田的稻穗才长出稻壳,爹爹手拿一把电筒,叫上大孙子走过木桥,来到田坎,现在正是抓黄鳝的时候。
张阳夕在一边抱怨着,认为放两瓶农药简单粗暴收益高,但爹爹仍旧坚持带上他一起去抓。
走过田坎,惊走几只青蛙,爹爹沿着坎照着手电,黄鳝喜欢在夜晚乘凉,往往就把头探出水面,半个身子悬在水中,还有半截潜在洞里。
爹爹小心翼翼地叫着张阳夕:“快来快来,这边有一条黄鳝!”
看到黄鳝的张阳夕瞬间来了精神,手里的夹子不由自主地开始操练起来。凭着以往的经验,先把夹子慢慢地靠近黄鳝,当夹子完全包围黄鳝后,再趁其不备,用出吃奶的劲迅速夹紧,把它顺势带出水面,黄鳝也只能认栽。
今晚就此开张,把“第一桶金”装好后,爹爹在前面继续寻找,口里念叨着:“这黄鳝呐,长了双眼睛,但和瞎子也没什么区别,都给它一束亮了,它居然视若无睹,活该它被抓!”
抓了一个多小时,张阳夕看了看竹篓里的战利品,告诉爹爹够吃了,实际上是被蚊虫咬的受不了,请求回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