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去学习-第2/3页





        “咱们这类情况的人,不能在意他人的评价。”

        “好像说得对我又有感情。我怕伤害人。”

        “是要做他们喜欢的自己,还是自己喜欢的自己。你自己的选择。”

        “你说的话,总是一语惊醒。”

        “都是那样走的。推荐你看大江大河。看男主角从幼稚走向成熟。”

        “确实,自私的基因。今年伯父提出给我3000每个月——欠他恩,给他养老。我回绝:不欠恩。个体行为,潜意识里是在保护自己。”

        “烦恼的时候就不断的学,提高自己的眼界,也许一些问题可以解答。你停留在那儿烦恼  就只能一直烦恼。”

        “其实你的问题也简单  你也是想报答的,只是不喜欢被这样捆绑式地回报吧,这个问题好像在被讨厌的勇气里有解答。”

        “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人真想改变,那改变就一定能发生。有时候我们嘴上说想,身体却往另一个方向行动,心口不一,是因为我们潜意识还不想改。改变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比惨淡的现状更可怕的是未知。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关于“勇气”的心理学。“目的论”的核心观点是,曾经发生的一切都对你今后没有影响,决定人生的是当下的自己。”

        “对,不错。你咋看了多少这种书?”

        “高分的书就都值得看看。去看另一种思维方式。”

        “他们太恐怖了。两家人,6,7张嘴。我单枪匹马。”

        “能离开就好了。等情况好了再看看情况想不想报答。”

        “相比他们的说而言,我现在的自由可是真的太爽了。越讨厌我我越自由。”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

        “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因为  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你很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目的是避免受伤害罢了,自卑是一种借口,也是一种软弱。”

        “他如何解释人为什么会自卑?”

        “自卑感不是客观性存在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我们的价值是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这个问题最终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自卑感,其实就是源于对人际关系的判断,我们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于是自我价值判断比较低。”

        拥有“自卑情结”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自卑当成借口来逃避,“我是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的”、“要不是因为这一点我也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