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2章 悯心难持怜心志1-第4/4页
“这就是你的教人之术?”李玉英气愤不过地顶了她一句。
“哟,到低是校长,口气就是不一样。怎么,听口气好象有点不服气?不服气那你就去告啊!若市里不行,到省里。省里再不行,你可以到中央,让他们把我抓起来好了。”那位老师“嘭”的一声,将李玉英和被打的孩子关在了门外。
李玉英忍气吞声,弯腰抱起孩子返身向自己的校舍走去。孩子乖乖地伸出了他那柔嫩的小手,不停地帮李玉英擦她那没完没了,滚腮而下的泪水。
人不伤心不流泪,李玉英不愿在孩子那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任何泪痕,她在心里默默地作出了一个违约的决定:“宁愿丢失七万元的装修费,和签订合同的三万元预付金不要,也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这所中学的领导和师生们当然求之不得,在精英文武学校的教材设施还未搬完的当天上午,就急不可待地将自己的电脑等教学器材,搬进了精英文武学校装修不到半年的校舍中。
李玉英的毅然搬家,纯属自愿的,明智的。虽说经济上受了些损失,但却为那些贫穷的孩子们选择了一块健康成长的清静地方。
经过详细考察,李玉英又以每年四万元的租金,租下了武汉市电视机配件二厂的几间闲置厂房,又花去了七万元将厂房隔成了八个教室,经过短暂的装修,武汉精英文武学终于又焕发了新生。
为了高起步,高质量地培育人才,李玉英咬咬牙,又从商场里买回了全新的教具和电子设施,虽然用光了她筹措的所有经费,但毕竟有了自己施放才华的场地;她又无师自通地运用关系学,聘请了原拜她为师习武的三位徒弟和钱丽师妹,及已在政府机关任职,且德高望重的领导担任了学校的名誉校长。
此时的武汉精英文武学校,有了政府机关的支持,有了广大民众的信任,可以说是窗户里边吹喇叭——名声远扬了。
好人自有好人助,武汉市第四职业中学的退休教师何忠藩,从《长江日报》上看到了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牵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消息后,身同感受地说,湖北省最高领导牵挂农民工子女就学,农民工的子女有盼头了。他拿着报纸与老绊商量资助武汉精英文武学校的贫困学生,没想到老伴比他还积极,当即表态支持,因为她也是刚刚从武汉电视台看到的消息。从武汉市桥口区建筑公司退下来的彭江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受尽了苦难。为此,与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怜悯感,她正想和老头子商量此事呢。两人一拍即合,各人拿出五千元的退休金,给武汉精英文武学校贫困孤儿学生制做了一百五十套校服。有了老伴的支持,何忠藩又主动承当了无尝为该校任教的义务教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