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白面,微须’-第2/4页





        一种敬佩便油然而生,不可消止……

        但案子为先,他眸中浮现出惯有的噬人的清寒,对着戚琨玉笑道:

        “戚小姐,慎言!”

        其中也是提醒戚琨玉其中利害关系,当心祸从口出。

        眼下五官论断已成定局,只有戚琨玉还在苦苦纠缠,将五官之首的话当成是耳旁风吹过:

        “无论如何,敛华一剑杀人本为事实,杀人偿命是为王法,就算是南池子死有余辜,她也难逃一死!”

        听戚琨玉说完,楚归荑骤然之间,呼吸都变得绵长,眸中亦泛出一抹莫名的光芒,入鬓长眉微微挑起,像是欲要继续发难。

        不等楚归荑开口,府衙官吏来报。

        “司寇,府衙外有一人自称为秣陵楚氏楚绪,请求听审呈上证据。”

        余笙不知楚绪为何突然前来,听郑司寇应允后,一双点水秋眸便一直凝在门槛处。

        而立之年仍有年少荣华,普天之下,也只有楚绪一人,经历如此起伏坎坷,方能淬炼出此等风骨。

        楚绪拱手作揖,方呈上一纸文书,断言道:

        “此人并非温衾之父。”

        未多言,不知文书上写了什么,郑司寇便结案歇堂判罪。

        留着几人在堂上。

        余笙见着楚绪,声音宁和似一汪静水,问道:

        “易叔让你来的~?那文书上写了什么?”

        声音极小,原意是只想让楚绪听到。

        而敔笙挨着温衾不舒服,也默默地靠近,听楚绪微声言道:

        “王上手谕,让郑司寇看清大局,不可动秣陵。”

        自然,真相不是一块橡皮泥可以随意揉捏,事实不是一张空白纸可以自有裁剪。

        但是邦国大事在前,需得分清主次缓急,秣陵本就不可妄动。

        敔笙听着了,还抽泣了一声,道:

        “就有人看不清大局~!”

        有人,自然指的就是温衾了。

        不便出口言说,几人面上平静,听着敔笙抱怨……

        听着她发出来的声音都莫名艰涩,仿佛一泓咫尺澄寒的深水呜咽——

        “方才我见着他就和他商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拒不承认,他非不肯,就要遵法行事领罪……要不是方才我眼疾口快,他还想让我守活寡,他没钱没势弱不禁风的,吃点儿苦的都要一命呜呼,逞什么英雄……他还说我!他还说我毁坏法制不顾大局~我与他谈大局,他还拒不承认~”

        听完,楚归荑三人唇畔浮现清浅的笑纹,虽是最初觉得二人争相领罪顿感心酸难忍,几乎要落下泪来,但后面听敔笙撒泼而不自知,却涌上来一股喜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