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白面,微须’
五官斟酌了两个时辰,终于,为首的那位取了案几上的杯盏斟茶,抿了一口润喉,方拱手道:
“可信。”
而后至晌午,开审并无中断,也不由得中断。
郑司寇官职与温衾相当,只以长辈的身份问道:
“江夏温衾,此人可是你父亲?”
默了一会儿,温衾才动唇启音,声音飘渺如轻烟,凝着几许平静、几许决然。
“温衾自幼丧父,人尽皆知。”
郑司寇得到回答后,又转而问道温老丈:
“你可有凭证证明你乃温衾之父?”
他摇头,急切之中不知如何应对,五官亦是难以决断,见他拿不出凭证,便定论道:
“不可信。”
戚琨玉这时上前,拿出最后的一张牌——温老丈的举子名状。
云皓为了严防冒名考试,特别在每位参考举子的名状下画了几笔肖像,写了几笔样貌如何,考试之时凭此入场,对比贡院所存记载、所存画像。
五官之首接过,因其年岁过高,且失了一眼而无从比对,久久难以裁决,方道:
“司寇,世事变迁之下,难以辨明。”
戚琨玉在侧,眼眸斜斜一动,“名状下还有一排字,大人难道不识字,辨别不出来吗?”
五官之首本就对着不依章程而强留的戚琨玉有些不满,听到这话,侧身而道:
“‘白面,微须’,下官说是难以辨明也算是说得客气。”
戚琨玉此前大半时光向来也是在锦绣丛中长大的,从不见人违逆自己,听着这番话,如遭雷击,脸上血色尽皆褪去,反驳道:
“温老丈年岁已高,白面有须实为正常,下官看不着温老丈胡子还在吗?”
她越说越激动,恨不得自己上台审案定罪。
相比之下,楚归荑却冷静很多,一双眸子灿若寒星,唇边吐出的话语清寒入骨:
“‘微须’,便是没有胡子,戚小姐是学得哪国的字去了?”
此话一出,不可避免地触及到朝堂变革。
因云皓明泽本是一国,而后分裂开来,各自改革文字,“微”字之意,明泽才为有一点点,云皓为没有。
当年二主各为其政,虽未命令禁止文字之用途,但多有避讳,这便是怀信儿时为楚归荑所言道的。
此刻,戚琨玉脸上顿时红一阵白一阵,自己本也就和楚归荑一般出生于文学世家,如此相较,传出去岂不是伤了扶风戚氏的名声,更损了官路的亨通?
五官之首看着盈盈而立的楚归荑,只觉她周身始终有一份磊落坚韧的风骨,仿佛碧色青竹,不管遭遇何种境地,也不能折损她半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