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如刀-第5/17页
行军途中,常岳和杨长君,兑着酒,也会聊上几句。常岳说起自己往事,炎四百八十九年生,草名常天五,家乡犯事杀人,跑了一年半,回家探母时被捕入狱,本来是秋后问斩的。但是赶上江狼暴乱,州郡的狱营被占领,自此加入起义人群,后来起义軍因为不敌州郡镇压,成为四处流窜的响马。约有个五六年的光景,响马被州郡府围剿,队伍里一时间死走逃亡伤。此时手下二三十号人的常岳见败局已定,带着人投降州郡府军队,望能可怜众兄弟一条活路,剿匪軍将彭滔上报王城,留了众人一命。也是自那之后更名常岳,十年时间,常岳屡立军功,直至做了炎国兵部副将。
言罢递给杨长君一个酒壶,或许壶里也装着常岳他半生的流离,但是杨长君倒了倒,酒壶已经空了,便感觉少了兴致。
“天下五岳!想必是彭将軍赐的名吧?”杨长君笑说。
突然间有人又往他怀中扔过来一个酒壶,再一看是孙弘烈,接着孙弘烈又将另一个掷给常岳。深深饮上一口之后说:“兄弟,能舍生取义,咱敬重你大义!”说完,常岳将一半的酒壶掷给孙弘烈,孙弘烈露出笑容,将剩下半壶酒吞下。
于孙弘烈而言,二十几岁的少年郎一腔热血。但是再想想,二十几岁的少年郎里,不止孙弘烈如此。为此也不得不说是常岳对孙弘烈等人的敬佩心由何而来,在常岳的心中从来都是个人生死重要,不论是江狼暴乱还是招安,他都从未想过舍生取义。
【心底起了一个不明所以的冲动,一步踏出队列喊出愿往。我曾经问与先生,天下是一姓天下,为何一家与天下是不可分得!先生只说一堆文中记载的道理,不外乎一个古人曾有言而已。我因此曾以为我是叛逆之徒,可未想我却是岚山营里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孙弘烈记】
先是由平原入山路,曲曲折折过了两个山顶,再下一个大的缓坡,走过一段平地就到了虎御关,崎岖峻峭的山脉把南北方向分隔开,又偏偏在虎御关城池的位置有一个缓和地,于是后来炎国就在此处建了一座城池要塞。
传闻虎御关的名字皆是因为,百年之前青奴人一次绕道发现此处,想偷袭进入中原,结果领军的头目过山坡时候,被丛林里猛然越出的猛虎所伤,人被重重的摔下马,陷入昏迷。最后因为伤情耽误了几天行军。给了炎**队日夜兼程赶来的时间。故后来把城池的名字称作虎御。
估计总也不过五六天的脚程,就到了虎御关。入中军大帐参见陈国公李景沧,常岳先汇报了兵马粮草情况,被陈国公提问几句,之后就退到一旁。
杨长君上前一步行礼说“永明州中阳郡郡令杨正,奉命到军中听候陈国公差遣。”
陈国公李景沧坐在帅座之上翻开书籍,并未言语。翻过一页之后缓缓的说上一句:“一路之上车马劳顿,也需要休息休息。已命人准备好营舍。待到休息后再来商讨事情。”于是杨长君大喊一声“谢过陈国公。”就退出了军帐外,虽说无措,但是明显陈国公没有镇住这个狂放不羁的人,谢字输出来都显得让人气愤。
刚入营舍,上将军关绍领手下到杨长君营帐中,给杨长君送来一副盔甲和一把佩剑。关绍说:“杨郡令奉王命在军中,布衣装束也不方便,我这儿准备有一副盔甲和一把佩剑,给你作护身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