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如刀-第3/17页
“臣下与关绍、常岳迎战虎御渡的青奴敌軍。秦也、徐谷率部,阻击燕关一路。线报,燕关敌人虽然众多但不是精锐之师,大多是各部落聚集乌合之众。虎御渡有白狄家部队在。才是重中之重!”只要虎御关的危机一破,再奔袭凤燕关的各部落,青奴人自会做鸟兽散,退回草原大漠。
“炎国是生是死,也皆在尔等手中。虎御关一但城破,青奴人直奔这万阳城,朕是来不及移到陪都,南迁朝廷。”皇帝赵修慢慢的落下手中的棋子,布局在那一子之后开始逆转形势,渐入胜局。“明日你且持虎符,自领軍点将出征。待到凯旋,朕—朕—咳咳咳,朕再为卿家迎接洗尘。”夜渐渐的入深,皇帝赵修的眼中慢慢开始飘忽混沌,耳中嗡鸣,昏昏沉沉。梦里他梦见千军万马,还有一座残破的城池,回过头来,他成了自己幼时,父王正在面前怒目而视。他的手攥紧刀柄,刀刃上滑落的血,滴在面前融作一滩,慢慢的流到脚边,渗透到鞋袜里。想要后退却被父王大声的呵斥怎能如此怯弱。自己慌忙转身要逃,却看到战场的尸海,吓得坐在地上。
再清醒时,与李景沧问话,“朕下众位皇子,哪一位可担当兴国大任?你是何想法。”
陈国公李景沧答:“四皇子颇具王上的风骨。二皇子虽然沉稳善良,但是国家外患在,过于的沉稳善良是反而不利于炎国大业。朝中文言和事的多,怕只怕皇长子的性格容易轻信谗言。”
皇帝赵修问完这句话已经是棋盘中最后一子,言:“你以为其他皇子中不再有合适的人了么?”
“以臣愚见既是如此,四皇子或许是可以思虑的适合人选!”
烛光照映着寒意,炉上火摇曳不止,透出了暖热,却始终在赵修的嘴边倒出一口白气。
言一句身体感到疲倦,摆驾回宫,大总管余得山服侍皇帝起身。路上车驾内皇帝赵修突然问余得山:“和皇子比起来,你觉得四皇子如何?”
内务总管余得山答:“老臣岂敢以下犯上论起二位皇子。老奴尽职服侍王上才是。”
“你倒是圆滑,里外不得罪!”皇帝赵修笑了一声:“那你就再说说,边关的危机之事,如何破得。”
“老臣愚钝,哪懂得兵法谋略!只是,只是朝下将领们多有不满,后辈的武将们对青奴人的策略,和元帅所坚持的,大相径庭,老臣不知道谁人计策可以胜。”余得山低声的回答道。
皇帝赵修突然露出笑容:“你啊藏得最深。我怎会不知道,需你提醒我啊!”话说的圆滑在赵修这里讨不到喜欢,但是皇帝却不厌烦余得山明哲保身的私心。或许正是因为他自己都不清楚,对余得山的信任程度远超于李景沧一类朝臣。
接着说道:“改路到天德太庙!”
静静的盘坐在炎朝赵氏祖宗的排位前,皇帝赵修的眼眶微微泛红,心中不免感慨,自言自语道:“父皇,朕自登基之日起,夙夜忧叹,以兴国运,然则天命时运终不利我,朝中结党营私不是一日积重,外敌日渐强大也非一战可以胜。重疾缠身,想恐怕剩不下多少时日……”
第二日天色微微亮,陈国公李景沧领四位上将軍,持调兵虎符和皇帝诏书,到金羽大营领兵接管。武场点将台宣读军令、讨伐书、任命军职,等等仪式后,开始下达帅令。上将軍常岳受元帅軍令,领一队人马奔赴岚山粮仓大营和青林軍营,整备好人马粮草,限七日后在虎御关会师。秦也、徐谷、赶往济昌领全部兵马职权支援凤燕关。关绍随元帅领金羽大营全部兵马立刻前往虎御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