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青青子衿 (下)-第5/6页
仅仅两年后,秦**队在魏冉的带领下前来找魏韩两国复仇。魏冉是总指挥,而真正领兵打仗的是一名“新秀”,也就是被魏冉刚刚发现的左庶长白起。
初出茅庐的白起不负厚望,采用独特而凶狠的打法,迅速带队攻下新城。魏冉被白起的军事才能所折服,逐渐将白起发展为自己的心腹。而白起自己也因为这次战功而连升两级,一下子由左庶长升为左更。
在爷爷手稿的描述中,商鞅变法后制定的秦国律法对于军功爵位的认定非常严格,明文规定秦国士兵斩杀敌方‘甲士’一人方可获得爵士一级、田一顷、宅九亩,以及随身仆人一个。而判定的依据就是战后士兵带来的甲士首级,在庆功宴上带回来的敌方甲士首级越多,则获得的爵位越高。可以想象秦国在每次战后,封官鬻爵的场面有多么惊心动魄,就像是人头饕餮盛宴一般。
我估摸着秦国士兵多年征战,早已练就过人的心理素质,甚至变得丝毫没有感情了。
秦国每次征战杀伐,都需要经历数月乃至数年的光景,而斩杀甲士而获得的头颅就是自己未来前途的铺路石,是获取爵位的唯一证明,那可比金银珠宝有价值多了。至于这些凶猛的士兵是怎么保存这些人头的,这个史书好像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有资料证明古代战俘的人头是彻底风干后装在木盒子里,也有说用硝制方法或者石灰腌制后密封在盒子里。
爷爷手稿中记载,古代战场上处理人头的方法也千奇百怪。秦将王翦就曾将被燕王喜封印后的燕太子丹人头盛放在注满水银的木匣子,然后再进献于秦始皇的。后来还有将头颅刷上油漆来保存的,例如西汉末年的王莽、明朝被传首九边的熊廷弼和袁崇焕等人。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秦国的虎狼之师在战争岁月里肯定是常年与滴血人头或骷髅为伴的。这些敌方甲士的首级是如此重要,甚至在后来有学者提出,秦**队内部甚至有可能自相残杀而拎着自己军队的人头而冒充敌方甲士去领取爵位的,也有可能相互之间偷取人头的。这个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国那些杀人如麻的将士每天都要将自己斩杀的人头保护地好好的,说不定晚上在睡觉的时候就在被窝里捂着风干人头,或者脑袋下枕着骷髅头当枕头,这些拿命换来的首级如果丢了那岂不是白玩命了。
六**队听到秦军威名而闻风丧胆,这个可不是盖的,那些秦军士兵各个杀人如麻,冷血无情,手中握着战刀,腰部悬挂着敌方甲士早已风化的人头或骷髅,看到敌方甲士就如狼似虎地冲过来,这个形象真不是人间该有的,这简直就是从血池地狱里跑出来的一群食人魔族。六**队经常在气势上就被秦军所击溃,临阵倒戈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那些堆积如山的人头,风干的、新鲜的、腐臭的、发霉的,甚至早已变成白森森的骷髅头,各种各样面目可怖的头颅变得像商品一样被统计和归类,通过验核首级数目从而让士兵获得相应的爵位。每颗血淋淋的人头就是秦国士兵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勋章。
商鞅制定的军功律法中还有更加变态的项目,若秦军在战斗中被击败,即使秦国士兵斩杀多少甲士首级都没法授勋。那些在败仗中被斩杀的敌军甲士人头则可用来抵罪。
秦军对于战争胜负的判定也非常血腥,不仅要攻下城池,还要核对斩杀敌军的人头数,如果秦军士兵伤亡数目高于敌军的,那即使拿下城池也不能按胜利计算,敌军的人头仍旧不能用于封官鬻爵。
《商君书·境内》有记载:“期战也王人来薄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商鞅在律法中规定作战的基本单位为‘伍’,也就是五人为一组协同作战,且要保证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人生安全。如果‘一伍’内有队友战死,那么小组中其他人皆有罪,而抵罪的办法就是斩杀敌军相应数量的人头,而不可用于换取爵位。只有将抵罪的首级数目补偿清整了,才可用多余的人头来换取爵位。
商鞅的这套政策跟现在网络游戏中升级打怪的战斗系统非常近似。可残酷的是,在秦国这就是现实的人生,而非虚拟的游戏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