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买卖-第3/4页





    一时之间,楚峰想了许多许多,不明白自己的思想觉悟,咋就上升到那种高度了?

    归根结蒂,还是出于乞丐自身的潜意识危机感,和几分愤世嫉俗,实际上并不是很突兀。

    “客官,走过路过,不买也来看看啊。”

    楚峰被吆喝声阻停,看看身旁一个小店,不经意,就看到了墙壁上挂着的圆筒。“嗯?......店家,这是.......”

    “客官好眼光,这正是千里镜,航海必备之物。”店家是位西洋人,有欧洲血统,胡子乱糟糟的,说的那口蹩脚中土话,实在叫人不敢恭维。

    “怎么卖?”

    洋人打量一番楚峰,状似察言观色,接着眼珠子骨碌转转:“一千两白银,或者给我五千匹布,它就是你的,客官,要知道这是天然水晶打磨的镜面,时下珠宝市价每......”

    “这是玻璃。”楚峰淡淡打断他。

    “呃!”洋人嘎然止声,得,遇上识货人了。

    楚峰划拉一下店面:“五十两银子一把,你店里的货我全包。”这玩意在国人眼里,称之为奇器淫巧,且比较稀少,但对于航海和观察敌情却是一大臂助,船虽然还没着落,但也须未雨绸缪啊。

    “不!你在抢劫!”洋人气得直跳脚,满脸通红。

    “要不要我告诉所有泉州人,这不是水晶,而是由凸透玻璃和凹透镜玻璃拼出来的便宜货?”楚峰在基地受五年军科培养,望远镜原理还是知道的,只可惜不会打磨玻璃,不然就自己做了。

    “你在威胁我?”

    “不错。”

    “我要去衙门告你讹诈!勒索!”

    “随便,我不是泉州人。”

    洋人顿时呆如木鸡,是啊,对方不是泉州人,干完坏事拍拍屁股走人,自己哪上找被告理论啊?最重要的是,倘若秘密被公开,千里镜就会失去经济价值,而且自己也甭想在泉州混了。“你是无赖!”

    “你是骗子。”楚峰一副彼此彼此的样子,差点让洋商人抓狂。

    亲卫们蹩粗了脖子,使劲忍着。

    斗鸡似的僵持一会儿,洋人最终蔫了。“好吧,你是我遇到的最精明的顾客,我认输,但你不是绅士,我轻视你。”

    楚峰很后现代的耸耸肩,无所谓道:“李思诚,留下点货,完了找人将东西搬上船。”

    “是。”

    “我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保罗·施耐德,请问先生怎么称呼?”保罗·施耐德被亏也依旧保持着必要的礼貌,以隐匿自己窘况。

    “知道多了对你没好处。”

    保罗为之语塞:好吧,不记你名字,总记得你的样子,今后打死也不跟你做买卖!

    楚峰给李思诚留下五千两银子,一伙便往市舶司而去。

    福建市舶司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始设于泉州,至明成化八年(1473)由泉州迁往福州,有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缘故是因为主管市舶的官员常住福州,为了管理方便,所以迁移,如今的市舶司,已经改为河泊司,河泊司主管的是征收鱼税,只不过因泉州仍通海外商舶,所以河泊司兼领着市舶。

    楚峰来明朝日子不算久,世风人情知道不多,但官场上的往来却都千篇一律,进门一把赏下去,不单赏了门房,连市舶司提举也一并赏了五百两,还没开始求事就这么大方,不能不令人侧目,自然也就畅通无阻了。

    泉州通达四海,不乏财大气粗的强者,上、下一干人等哪敢怠慢,帖子免写,直接传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