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买卖-第2/4页





    ****笑笑:“自然是挂了别家商号的旗帜,地方官得了好处,心照不宣罢了。”

    “这处可是泉州主要码头?”

    “少爷,眼前这片港口叫后渚港,却不是泉州主要埠口码头,埠口码头已迁至晋江县围头湾安海港,那里依山襟海,水域较为开阔。”

    “那泉州是南方最鼎盛的港口了吗?”

    “不是的少爷,如今漳州月港已经远远超越了泉州安海港,漳人靠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有八九,原因是元末明初,兵祸连绵,急剧消耗了泉州的人员、物资,时局****也使得主宰泉州港海外贸易的蕃商们,避之不及,甚至于另辟埠口,一度截断了与泉州的贸易渠道,再加上多年的海禁,私商们纷纷转移到更为偏僻些的漳州月港,于是泉州海贸恶化,便衰落了。”****泛泛而谈,长年漂泊的他,无愧见多识广。

    嚯,泉州都繁荣成这样,那漳州月港该是哪般模样?楚峰不禁神往。

    “少爷,靠岸了,可用小的带路?”

    “不用,我顺便走走看看。”

    “哦,南薰门旁边就是泉州市舶司,稍一打听就知道,少爷慢走。”

    吩咐艄公守船,楚峰带十个亲卫,及一名随行童生下船而去。

    第一感觉就是挤。

    堤岸货积如山,码头扛工、商人蚁聚蜂屯,街道两旁的商铺一溜不到边儿,象牙、瓷器、丝绸、吉贝布、翠羽,百宝万货,琳琅满目,端的是船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不看别的,单从一片街区上出现的佛寺、道观、天主教堂、大秦寺(景教)、摩尼教草庵、波罗门庙、******清真寺,就可以看出泉州是个山容海纳的世界性城市。

    如果说南京的繁华是虚浮的,那么泉州的繁华就是敦实的,它是当之无愧的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如此金市锦地,就非得是郑芝龙的了吗?

    别处不清楚,福建历史的楚峰倒是知道些的。现在,厦门已经成为郑芝龙的地盘,不久,泉州也将落入他囊中,未来,甚至整个福建海岸都是郑氏的天下,他会垄断海外诸国与明朝的贸易往来,营建郑氏帝国。有道一山不容二虎,那么我和郑芝龙自然就是势不并立,到时候天下之大,楚庄又迁去哪儿立足?即便迁了,还能经营成现在这种规模吗?

    其实,楚峰对郑芝龙不反感,起码他捍卫了中国海疆,只是对他最终投降清朝的举措,有点腹诽。

    实话说,楚峰对满、蒙也并不反感,毕竟怎么着都是自己后世的国人,但就是有点看不惯它前期的屠戮和后期的腐败,他们的牧民主义思想,无以统治中原,只是在享受剥削和掳掠的过程,以前唐、宋、元、明怎么改朝换代,好歹还能跟上时代脉络,不受人欺凌,可到清朝末期,华夏几近停滞,甚至严重倒退,再有就是清朝夺来的土地,要比割出去的多,最后割让领土居然达200余万平方公里,那二百多年的江山和统治,都白折腾了。

    清朝不好,明朝就好吗?非也,明朝之前好过,现在未必,它到了颓龄垂老的境地,就该鼎新革故,这是事物必然的演变。

    大顺和大西政权呢?照楚峰看来,他们那是小民意识,没有大局观,偏激暴戾,只顾一味祸害,说过了就是穷兵黩武,将王国建立在生产日益萎缩的基础上,怕是亡国更快,将华夏最后一点资本揉烂掉、搓碎掉,不知又要过多少年才能恢复?

    怎样才算好?

    最好的当然是什么都操纵在自己手里,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进,然而这个念头,有些可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