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膨胀-第3/3页





    老百姓可不管那么多,他们是最会斤斤计较的市井小民,最能切身感受得失。其一,楚峰的兵月俸三两,另授田一亩,天下无出其右,相对于时下旗官克扣军士粮饷的糜烂风气,真真是实惠之极。其二,谁都知道楚峰摩下伤亡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既得名,又得利,这样的强军,谁不希望自己是其中一份子?其三,保卫楚庄就是保卫自己现有的利益,这条顶顶重要。

    有些人家,甚至按照大明军役制度,照常将子弟发派来,哪怕选不上,只求无憾。

    福宁州十多万民众,能征多少兵?

    结果出炉,吓了楚峰一跳。

    四万人报名,一万人‘合格’,其他被刷下来的,也并非全部不合格,来者有自知之明,敢应征的当然有几分能耐,只可惜人员太多,楚庄军费有限,啃不下,唯有取头前名次,剩下忙农活、修筑工事,等有缺额,再行抽选。

    晕了,特别是孟常,蓄养这些大头兵,每月要花费近4万两银子,一年就48万两,妈妈呀!孟常有时深夜突然惊醒,都会神经质的抱着账本,好像谁割他肉似的。

    楚峰只留给李莫如等人每队一百老亲卫,以老带新,其余悉数拨回楚庄,成立一支二千人的亲军老营,自己亲自统辖。

    李莫如一伙嘴巴都笑裂了,从孤军薄旅,混到现在风风光光统领一千部众,真是做梦也不曾想过,跟随少爷,天地果然宽敞。

    剩下的三千人,严格来说,本身并不够资格,但架不住他们会水,于是就成了福宁州的第一批水军,三千人一分为二,每队一千五百,设把总,由楚峰贴身亲卫中会水的宁向东和杜亥统领,一处坐镇烽火门水寨,一处镇守三都澳。

    训练水军的方法,楚峰懂得不多,只能按照所知,着众人进行普通的体能训练,加耐高温、耐严寒、抗眩晕,再向烽火门水寨老兵学习一些操舟法、火炮运用、海战经验、接搏战等。

    压力最重的无疑是黎建昌和杨得功,上万亲军的吃喝拉撒,后勤可怎么安排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