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成长-第2/5页
“大哥哥~,你叫什么名字?”
“楚峰......”
陕商在两淮有一套人脉,走动关系也快,葛禹、严如海第二天便连襟上门交差了。
归根结蒂,还是官吏办事有能力,特别是经办他们自己利益的时候,可谓神速,上官通下官,下官通地方,层层兑换,六部公卿一日之间,就瓜分掉二十顷地,谁不想在自己辖区内多捞田地啊,有些差点捞不上好处的官员,甚至愿意多出几亩,结果,报到楚峰面前的数目,就成了五十三顷。
这些暂时还只是虚数,要待双方校核数目,转让地契,才叫完成,那手续,办起来烦琐歳长,楚峰可没时间在南京磨蹭,能即刻勾画的,马上签押,未及办理的,让他们自己派管家或账房到宁德处理去,葛禹也一样,一次性吃不完珠宝货,没关系,需要时到宁德去交易。
“葛掌柜,我需要一些货,你看能不能帮我办。”
金主有事相求,葛禹当然极力卖好:“楚公子请讲。”
“我需要一条船,直下福建。”
葛禹愕愣:“楚公子要多大的船?”
“有多大要多大,我可以付现银。”楚峰指指院中小山似的物资:“你也看到了,货太多,走水路毕竟轻松点。”
严如海眉头不禁捻到了一块:“朝廷虽然不再海禁,但私人想拥有一条海船,仍是无比困难,如今南京的海船主要集中于漕运司,漕运总督郭尚友,听说其人为官清廉,刚正无私,恐怕难以钻营啊。”
葛禹嘿嘿笑说:“也没你想的那么夸张,这事儿交给我办吧。”
别人不知道,葛禹可是清清楚楚,亢家银号里,郭尚友账下资产有近五十万两白银,明朝的官儿,年俸才多少呀?要说没点外来钱,那才叫怪事呢。所谓清廉,其实大部分说的是有‘敢上疏直谏,为一方造福’的美名,不主动鱼肉乡民而已,对于底下的孝敬,谁也不会推拒,那叫‘往来礼仪’。
话说有明一代,官吏经商一切免税,漕运总督,说白了就是淮、阳、庐、凤四府的商人总头头,商人如果给足月例银,挂靠在官僚开办的商号下行商,也可以免税,要不什么叫官商一家啊,亢家虽然没门路,但与亢家有来往的商家却有门路,无非转折些罢了。
“我还需要火铳和火yao,多多益善。”
“啊?!”葛禹心头咯噔一跳,大感为难:“楚公子,这是军器。”
“我知道,你就说行不行吧。”火器的犀利,不必多说,经过尧山一战,火yao已然告竭,火铳队成了摆设,楚峰急于购置。
“在下......想想办法。”
是夜,楚峰让四名亲卫,每人牵马五匹,以最快速度分道直走福建,指令只有一个,碰见孟常,着他立刻改道宁德。
......
此时的流民队伍,激增至八千人,孟常不得不在宁国府采购一批粮食。
当然,过了江,就不能所有流民都集结在一块儿行进了,南方局势相对平静,官家势力还算俱到,若队伍太过庞大,容易引起官家注意,必须分批分组,拉开距离,分散他人注意力,而且若有人自己懂得去福建的路,也由得他们分散前往,到地头集聚即可。不过胆小、没有安全感的流民,还是赖着孟常等人的大部队走,怎么说仍有两千人之数。
好在流民绕开城池而走,人又一穷二白,过关没什么资费可索取,官家并未留难,由得他们去了。
十一月初九,流民队伍已至南直隶的徽州,从这里进入浙江衢州府,再转江西广信府就能抵达福建,只是,据流民中识路的人介绍,附近方圆几百里,都是山岭,西北是黄山,东南是胡家山,队伍老弱妇孺、辎重杂货多,难以攀爬,以前专走乡野僻地的法子行不通了,只能是走官道,而且还必须直穿盆地中央的徽州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