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叙天伦 佟儒人姑媳祝侠女-第4/7页
安太太口里虽合张太太说话那一副眼光早注到张姑娘跟前。
只见他眉宇开展气度幽娴腮靥桃花唇含樱颗;一双尖生生的手儿一对小可可的脚儿;虽然是个家常装束却是满面春风周身大雅。随缘儿媳妇半扶半搀的拉着随在他母亲身后。见了安太太垂下手来安安详详的道了两个万福。安太太连忙拉住他问了问一路风霜光景。听他说话虽带点外路水音儿却不侉不怯安太太心里先有几分愿意。这才回头让张太太走。一看张太太早已豪着屁股上了台阶儿进了屋子了。安太太又让张姑娘。他此时见太太这等的温和慈厚心里算早把这个婆婆认定了那里肯先走?安太太便拉了他说“咱们娘儿们一块儿走。”比及到门他到底让太太先进去才罢。
一时安太太合张太太分宾主坐下丫鬟倒上茶来。安太太便让张姑娘上坑去坐。只听他低声款语答道“这断不敢。我张金凤此番随了爹妈护送公子到此原说给太太作些针线或者作个指使才不是闲茶闲饭养闲人日后名分所关如何敢坐。”一席话把个安太太疼的不由得赶着他叫了声“我的儿你千万不要如此!你在庙里合咱们两家那位恩人媒人说的话我都尽情的知道了。你听我告诉你不但人家那番恩义不可辜负就是平白的见了你这样一个人这门亲我也愿意作。你放心罢!”张姑娘听了这话心里先一块石头落了地了。
安太太说着又叫“玉格呢?”公子答应了一声进来。安太太道“我细想这桩事你媳妇方才的话是因你那日在庙里辞婚他得站住女孩儿的身分。你辞婚是因不曾禀过我同你父亲不敢自主你得循着人子的道理。如今虽不曾回你父亲见了我我就可以作大半主意。甚么原故呢?听着路上的情形他这心地儿、性格儿是无可讲了;就据这模样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找不出这样一个媳妇儿来。至于那贫富高低的话不是咱们书香人家讲的;我就见有多少人家因较量贫富高低又是甚么嫡庶误了大事。这话不用合你商量我看你的神情儿也没甚么不愿意。我估量着你父亲也必愿意。这又怎么见得呢?你还记得临出京的时候你父亲说过‘只要得个相貌端庄、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南山里、北村里的都使得。’看起今日的这局面来这岂不是姻缘前定么!咱们今日就一言为定不必再商。”张姑娘听到这里心里早两块石头落了地了。
安太太回过头来便问张太太道“老姐姐你想我这话是不是?”张太太道“我们是个乡下人儿攀高咧没的怪臊的可说个啥儿呢!俺这闺女可十个头儿的不弱亲家太太你老往后瞧着罢听说着的呢!”安太太带笑答应着又问公子道“你们路上匆匆的自然也不曾放个定。人家孩子可怪委屈的我今日补着下个定礼罢。”说着把自己头上带的一只累金点翠嵌宝衔珠的雁钗摘下来给张姑娘插在籫儿上说“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雁塔题名。”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副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好合式说“和合双全的罢。”张姑娘此时心里可是三块石头落了地了!
带好钗钏才要下拜安太太拦道“这点东西倒不要拜。今日是个好日子你就先认了婆婆咱们娘儿们好天天儿一处过日子。不然你可叫我甚么呢!至于你们磕双头成大礼那可得等你公公出来择吉再办。这大节目是错不得的。”当下早有仆妇丫鬟铺下红毡子仍是晋升家的、随缘儿媳妇扶着那张姑娘便在红毡上插烛也似价拜了四拜。安太太便坐着受了礼说“你们搀起大奶奶来吉祥话儿留着磕双头的时候再多说两句罢。”张姑娘磕头起来便装了一袋烟给婆婆递过去。把个张太太一旁乐的张开嘴闭不上说道“亲家太太我看你们这里都是这大盘头大高的鞋底子。俺姑娘这打扮可不随溜儿不咱也给他放了脚罢?”安太太连忙摆手说“不用我们虽说是汉军旗人那驻防的屯居的多有汉装就连我们现在的本家亲戚里头也有好几个裹脚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