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御马太监-第2/3页





        听说左耕要去做宦官,最开心的莫过于他他叔叔。他乐得甩了左耕这个包袱,又想着万一日后左耕在宫中有了出息,自己也能捞些实惠。于是一改常貌,对左耕呵护备至。为他置办新衣新履,又慷慨地给了几吊钱,让他在路上花用,欢天喜地将他送出家门,送上了去长安的路途。

        不知该说左耕造化好,还是命定如此,那一年玄宗皇帝正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不少正建与新辟的地方,都需要太监。偏偏很多人又不愿意入宫做太监,虽然李辅国丑陋的相貌让那位做了宦官的老乡也摇头,但既来之,也就试一下。那负责选人的宦官见了左耕,也是一脸厌恶,但苦于缺人手,左右选进宫也就是做些粗苯差役,又不是侍候贵人,也就勉强同意让他入宫。

        十二岁的左耕净了身,从此成了一个残缺的男人。

        ————————————————————

        刚刚入宫的左耕,因相貌丑陋成了宦官中被嘲弄的对象,分配给他的都是些洒扫庭除,搬运清洗便桶之类的脏活累活。开始是在太极宫内,当时圣人住兴庆宫,也常往大明宫,唯独作为老皇宫的太极宫,极少驾临。这里只有一些失宠的妃嫔,年老的宦官宫女,一些为宫廷做服务的机构,全是些无关紧之人。然而,左耕仍是兢兢业业,毫不懈怠。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介绍他入宫的宦官听说他养过马,当时兴庆宫内养马的内厩缺人,便遣他去兴庆宫养马。

        左耕去养马,看似也是一件苦累不讨好的差事,但他却极为欣悦。因为虽只是一个养马监的杂役,他却因此有机会见到那些皇亲高官了。

        大唐武功盛极一时,征战四方,开疆拓土,战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战争资源,朝廷极为重视,成了国之武备,历代皇帝都强调,天失其备,国将危亡。

        大唐建立之初,就在陇右牧马,以备军用。又在长安之北设置八坊,圈养战马,据说八坊之内,常年有七十余万匹战马,随时被战时之需。这些都是朝廷所有,由专门官员管理。

        太宗皇帝征战四方之时,坐骑有著名的“六骏”,分别名曰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太宗皇帝特意让人在其陵寝前,刻上六

        (本章未完,请翻页)

        骏的图影,让这些骏马永伴身边。

        到玄宗年间,拔汗那国曾向圣人进献过六匹汗血宝马,圣人龙颜大悦,不但厚赏来使,还令画师将这六匹宝马的图形画在兴庆宫一件宫殿内。

        因此大唐上下一贯对马极为宝爱,达官贵人出门极少坐车,多是据雕鞍,跨骏马,或街衢之中,缓辔而行,或郊野之外,驰骋纵意。宫中还盛行从胡人处传来的马球,宫中常有马球赛事,高官亲贵,莫不擅长此道。球场之上,皇子、宰相,挥杆控辔,玄宗也极好此戏,经常亲自下场,纵马参赛,引得群臣欢呼,好不热闹。

        男子如此,大唐女子也不让须眉,公主、贵妇,经常控马而行,若要坐车,反倒被人笑话。似乎只有那些年老体衰的老妇,才会坐在牛车之内,吱吱呀呀地缓缓而行。

        宫中贵人出门离不开马,内厩就显得格外重要。内厩中的骏马多为宫中人准备,皇帝的马有专人专地侍候,左耕地位微贱,也只有远远望望的资格。但其他一些妃嫔、皇子、高品级宦官的马匹,却经常由他来照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