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黄袍-第3/3页
好看是好看,穿不了!
龙袍是上衣下裳,讲究的是:“天衣无缝”,没有缝,穿起来不方便。需得选专门的静室,由心灵手巧的宫女伺候方穿得上。
众将都是粗人,不管那么多,直接将龙袍胡乱裹于朱亨嘉身上。
孙金鼎一使眼色,诸大臣皆跪伏于地。
“万岁!”
“万岁!”
“万岁!”
惊天动地的万岁声,震得紫金山发抖。
按说到了这一步,尘埃落定,可以回京了。可朱亨嘉却身裹龙袍,听着群臣的万岁声,期期艾艾地赖在禁约碑不肯回京。
众臣无奈,聚在一起商议。
关守箴问郑封:“郑公,您可知监国龙袍都披了,缘何不肯回京呀?”
郑封一脸懵懂,“予亦不知,按说百官也呼了万岁,可以回京了呀!”
“是呀”,关守箴也纳闷,“将士们也劝进了,还有哪里没做好?”
“百官、将士”,孙金鼎忽然吼道:“予明白了。百姓!还差百姓!”
关守箴一拍脑袋,“对呀!怎么把百姓忘了!光有百官、军队劝进,没有百姓劝进,这怎么能显出众望所归?难怪监国不肯走!”
关守箴急对赵勇道:“赵将军,汝速把周围的百姓聚集起来,向监国劝进”。
“关阁老放心,末将便是绑也要把他们绑来!”
“不,不可以绑,得劝!汝告诉他们,凡是愿意劝进的,每人赏五斤米”。
绝大多数情况下,封建王朝的官员们都是将百姓抛诸脑后的,也难为他们,此时居然能想得起来!
很快,赵勇便组织了万余百姓,向朱亨嘉劝进。
看着这些口呼“万岁”,欢呼劝进的百姓。监国靖王很开心,终于迈开龙步,裹着龙袍,上马返回南京。
数年后,丁魁楚编篡,假惺惺地找当地百姓考据当时劝进的情景。
“汝等缘何劝监国登基啊?”
有年轻人不知轻重,说了实话:“因为参与劝进可以得到五斤米”。
丁魁楚眉头一皱,冷哼一声,“难道汝不是因为爱戴监国,才劝进的吗?”
有老农急忙拽住年轻人的袖子,“禀太傅,小人等皆是竭心拥戴监国,才劝进的”。
于是,丁老太傅所编记载如下:“闻帝祭孝陵,百姓竭诚拥立,至有垂泪泣血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