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黄袍-第2/3页
“请监国节哀,咱们还要祭陵呢,误了时辰便不好了”,孙金鼎赶紧劝说。
“嗯”,朱亨嘉点点头,止住泪,规规矩矩地由甬道旁行,文武百官皆下马跟随。
从下马坊,一路经神烈山碑、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便进入了神道。
神道刻着石刻,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各有喻意。狮是皇权的象征,能镇辟魔;獬豸明辨是非,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等等。
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过此门经御河桥,便来到了孝陵的正门:文武方门。黄瓦、朱门、红墙,长方形小门额上竖书“文武方门”四个鎏金大字,十分的肃穆,向世人彰显着皇权的威严。即使崩殂了,那也是大明太祖,响当当的一代大帝!
在文武方门西边的宰牲亭,还得干一件事,宰牲献祭。其实不是宰牲,牲已经宰过了,是杀人。杀虏酋和汉奸。
担任监斩官的是顾奕。
“将奴酋济渡押上来”,随着一声大喝,清多罗简郡王济度被押了上来。
“斩!”
“嗷!”
济度拼死挣扎,“嘭”,挨了一刀背。
两个身强力壮的刽子手将济度按倒,一人拽紧小辫,拉长他的脖子,另一人手起刀落,第一颗脑袋落地。
接着砍了清江宁巡抚周国佐等三十五名被俘的虏官。
这三十六人皆是四品以上的虏官,官小了,朱亨嘉怕太祖高皇帝瞧不上。
斩杀完虏官,穿过文武方门,便进入了享殿。这座殿是孝陵的核心,供奉着太祖和马皇后的神位。
孙金鼎指挥着礼仪官,安排好朱亨嘉和文武百官的位置,行三跪九叩礼,吟诵祭文。
然后过亨殿,经过方城和明楼,来到了崇丘。崇丘即宝顶,也称宝城,为太祖和马皇后的寝宫。
朱亨嘉于宝城前三奠酒,完成了祭孝陵的整个程序。
按说监国靖王五十六岁了,这么一番折腾,难免力倦神疲。不,一点不累!
一想到陶成向自己汇报的,还有件黄袍等着自己,朱亨嘉便浑身充满了力量,精神矍铄、步履轻盈。权力的魔力,能让人年轻二十岁。
祭完孝陵,往回走。
刚过御河桥,关守箴、孙金鼎、何吾驺、郑封、刘文秀、郝尚久等数百文武官员,尽皆跪倒。黑压压跪了一片。
“请监国称帝,以安民心!”
“监国已立不世之功,当继承太祖遗志,承继大统!”
“将士们只服监国,监国不登基,奈三军将士何?”
来了,终于来了!
虽然朱亨嘉对此事早有准备,面上却是一副吃惊的样子,“卿等这是做何?孤早有言在先,暂时替先帝一脉监国,待寻到先帝后裔后再还政。岂可为此不忠不义之事?万万不可!”
“先帝子孙,皆亡于胡虏之手,请监国承继大统,以正人心”。
“莫说先帝子孙已故,便是健在,无尺寸之功,如何继位?监国有复国大功,军民百姓无不拥戴!监国不允,奈天下苍生何!”
百官们纷纷劝进。
这种事,岂有一劝便成的?
朱亨嘉头摇得似拨浪鼓,“不成,不成,卿等是把孤架在火上烤啊!”
断然拒绝,往棂星门走去,此谓“一辞”。
过了神道,进入大金门。
赵勇、张成武、孙广威等将领,带着三军将士齐跪于地。
“请监国称帝,以安将士之心!”
才辞了一次便受了,吃相有点难看。
“孤德薄,焉敢登帝位?卿等还是从其他藩王中另选贤能吧”,朱亨嘉再次拒绝,走出了大金门,此谓“二辞”。
来到禁约碑,余朝相、杨辅臣、高明贵、李元胤等文武再从跪请,“请监国登大宝,率领臣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第三次了!
朱亨嘉心尖儿狂跳,嘴上却再次拒绝,“孤才能平庸,焉敢有非份之想?”
关守箴朝杨辅臣一使眼色。杨辅臣急和众将将早已准备好的龙袍取了出来。
好袍!美奂绝伦!
共有织有十八条五彩龙,领缘中为一正面祥龙,左右分列两条相同的五彩行龙,两袖为两条龙首向上、面向前襟的升龙,另有仙鹤、灵芝、华虫等纹饰,以金线织成,金光闪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