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倾轧-第3/4页



  得知郑彩专权跋扈,擅杀朝廷重臣的消息后,大学士刘中藻很气愤,称郑彩为奸贼。他率义军收复福宁后,郑彩对他心怀妒意,不仅不支持,反而出兵劫掠刘中藻的后方。

  刘中藻给钱肃乐报怨,钱肃乐在给刘中藻的回信中对郑彩的行径多有指责。

  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封回信落到了郑彩手里。

  郑彩跑去见钱肃乐,故意向钱肃乐引述其信中的话。钱肃乐大惊,他本来身体就不好,又羞又愤,呕血而死。

  几位重臣先后死得不明不白,鲁监囯部下人心惶惶。

  “哈哈哈!”

  清浙闽总督陈锦获知了鲁监国政权内斗的消息,连呼:“天佑我大清!”

  陈锦给摄政王多尔衮上疏,言鲁监国君臣相疑、上下倾轧,灭之易矣!

  雄才大略的多尔衮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他派遣礼部侍郎、靖南将军陈泰,率领梅勒章京董阿赖、刑部侍郎李延龄以及李率泰、济席哈、祖泽远诸将统兵南下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的军队大举反攻。

  清军来势汹汹,誓要一举扑灭福建鲁监囯小朝廷。

  雄据于安平城的忠孝伯、招讨大将军朱成功得知了从兄郑彩,擅杀鲁监国重臣的消息后,不禁拈须微笑。

  他不畏郑彩兵多,却畏鲁监囯名正。

  自己这个堂兄,仗着有金字招牌,处处压自己一头。现在,堂兄有和鲁监国决裂的趋势,吞并他的兵马和地盘的时机来了。

  朱成功一直想在福建招兵买马、大展拳脚,可有郑彩在,势力发展得不快。要干大事,非吞并郑彩不可。

  大明崇祯二十一年三月,清军进攻建宁,城中粮食不足,郧国公王祁,向朱成功借粮,朱成功允而不发。

  此时的朱成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纯真的少年,而成长为政治家。

  政治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利益。支持鲁监囯,让他在福建占住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只有鲁监囯垮了,自己接管他的势力,才能独霸福建。

  从郑芝龙时代起,福建,就已被郑氏视为自留地,绝不允许他人染指。

  朱成功,口惠而实不至,不赞鲁一矢,兵不逾洛阳桥之北。

  三月二十九日,清陈泰、陈锦等部满汉军队包围了建宁,并发起猛烈攻击。四月四日,建宁城破,明郧西王朱常湖、国师王祁等死于乱军之中。

  同月,清援闽主力进入省会福州。

  鲁监国政权,风雨飘摇。

  “侯服,卿怎么来了?”

  一见到远道赶来的张名振,鲁监国精神一振。

  定西侯张名振,字侯服,应天府江宁县人,足智多谋,是鲁监囯小朝廷的中流砥柱。

  鲁监国随着郑彩去福建,开辟新天地时,留张名振、张煌言等人在舟山、渐东一带,招募义军,继续抗清。

  福建、浙江书信往来不断,张名振见福建形势危急,特来向鲁监囯献策。

  “监囯,清军大兵压境,您要早做打算呀!”

  朱以海愤愤地道:“可恨郑彩误国,雨殷、履恭他们死得冤啊!孤恨自己,不能替他们报仇!”

  张名振亦虎目含泪:“监国,小不忍则乱大谋,此刻大兵压境,不宜与郑贼翻脸。报仇的事,来日方长”。

  朱以海点点头:“侯服从舟山赶来,必有妙策教孤”。

  “臣是向监囯献隆中对来的”。

  “隆中对?”

  “正是,现在的形势,就如同三囯。虏朝、靖江王和您,三分天下”。

  “嗯”,朱以海点点头。

  “三家中,以您的形势最不利。浙江、福建,位于鞑虏腹心,是抗清的最前线。我们和鞑虏浴血奋战,那靖江王却在后方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唉!此节,孤亦清楚,可如何破解呢?”

  “臣有联靖抗清、固地自雄、招才请师三策”。

  “哦,侯服快讲”。

  “联靖抗清,是联合靖江王一起抗清。最好是您去监囯号,劝靖江王称帝,他若称帝,鞑虏必先打他,福建、浙江可以喘息;固地自雄,是要找一块稳定的根据地养兵,臣以为舟山是个好地方;招才请师,是指稳定下来后开科举、募人才,再派人航海去朝鲜、日本请师助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