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倾轧-第2/4页



  于是,郑彩使人暗杀了熊汝霖。

  “雨殷兄!”

  得知熊汝霖被郑彩暗杀身亡,义兴侯郑遵谦愤慨不平,悲恸欲绝,上疏鲁监国,弹劾郑彩。

  这位郑遵谦,字履恭,浙江余姚人。当年熊汝霖、孙嘉绩首举义旗抗清,他在会稽县起兵响应,杀县令彭万里还有清朝的招抚使。

  这个人很不孝顺,忤逆!

  他的父亲是大明朝山西按察司佥事郑之尹。

  清军攻下南京后,郑遵谦联系志同道合的人士抗清,他对周围的人说到:“天下事尚可为,我欲起义旅,何为?”

  很快组织起数千人的队伍,筹集粮草,准备举事。

  他爹郑之尹知道了,赶紧劝阻:“儿啊,大明已经亡了,咱家有吃有喝的,饿不着,汝别干傻事,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平安就是福啊!”

  郑遵谦道:“爹啊,别的事可以依您,这事不行,儿子受圣人教诲,大事大非的问题,绝不能含糊”。

  郑之尹“扑通”一声,给儿子跪下了,放声大哭:“儿啊!汝这一起义,老爹我,还有全家人的命可就没了!”

  郑遵谦火了:“吾只是生员,尚知囯家大义;您是朝廷官员,却阻止儿子反清复明。是何道理?您怕吾连累您,好,将吾从族谱中除名,从今往后,父非父,子非子,一刀两断”。

  不孝顺,忤逆老父。但是,部下得知此事,却无不感奋。

  忠臣不畏死,郑遵谦毅然上疏,弹劾郑彩擅杀大臣。

  听到又有人敢捋自己虎须,郑彩火了,把部将吴辉叫到府上。

  “吴将军,汝去帮吾办件事”。

  “建国公有事尽管吩咐,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汝带一千精兵,把郑遵谦那小子给吾擒来,若敢反抗,杀!”

  吴辉二话不说,带兵去金门,抓了郑遵谦,坐船返回厦门。

  船行了一半,郑遵谦忽然哈哈大笑:“此海得吾之尸骨,必然青史扬名”,将身一纵,跃入汪洋。一点忠魂不散,化做繁星。

  鲁监国对郑彩的跋扈自雄、擅杀大臣极为不满,他召见建国公郑彩,质问他:“熊汝霖、郑遵谦二人何罪?建国公要杀他们?”

  郑彩道:“监囯,熊汝霖是遇上盗贼身亡的,跟臣无关。郑遵谦诬陷臣杀了熊汝霖,臣一时气不过,派部下抓了他。原是一时之气,不料他自己量小,跳海死了,怪不得臣啊!”

  鲁监囯大大怒曰:“杀忠臣以断股肱,生何益耶?”

  说完,就要跳水自尽。

  左右与郑彩赶紧劝阻。

  鲁监国要跳水自尽,把郑彩吓了一跳。这块金字招牌要是死了,自己的名声可就臭大街了。

  急忙表态:“监国放心,臣一定追查凶手,给殿下一个交代”。

  郑彩回去后,随便抓了十几个人,说是凶手,磔之。

  熊汝霖死后,兵部尚书钱肃乐劝鲁监国罢朝谕祭,以向郑彩抗议。鲁监国畏惧郑彩,不果行。郑遵谦被逼投海而死后,鲁监国闻之为泣下,辍朝五日,不敢问。钱肃乐见奸臣弄权,心中怏快,染了重疾。

  钱肃乐,字希声,崇祯十年进士,浙江鄞县人,曾任大明朝邢部员外郎。

  清军攻破南京后,宁波知府朱之葵准备献城投降。他眼看江山易主,忧心如焚,大口咯血,准备以身殉国。恰在此时,爆发了鄞县六狂生起义。义军知道钱肃乐名望高,在宁波府城隍庙,振臂高呼:“何不就推钱公为首,树旗起义!”

  钱肃乐毫不推辞,带病勇挑重担,和孙嘉绩、熊汝霖、郑遵谦等人一起,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

  鲁监国任命钱肃乐接任东阁大学士,负责朝政票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囯戍轮台”。

  钱肃乐带病入阁,撑起鲁监囯小朝廷的重担。

  本来,福建的形势是相当好的。原来隆武朝的大学士朱继祚归顺了鲁监囯,并且带人在福建兴化发动起义,收复了兴化城;大学士刘中藻率领义师先后攻克福建的福安、罗源、宁德、政安和浙江处州府属的景宁、庆元、云和、松阳等县。清军龟缩在很小的地方,福州已经成了一座孤岛。

  但是内讧,却消耗了鲁监国政权的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