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青州之战,曹操VS孙坚!-第5/8页



  在秦霄制订的军制下,“军师”这个职业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贾诩、郭嘉、荀攸、周瑜,四人都有各自的战绩证明过自己的实力。

  而且不止一次。

  至少在他们遭受一次惨败之前,都几乎不会受到下边将领的质疑。

  何况,作为军师,周瑜仅仅只负责提出建议。

  是否采纳,还要看孙坚这个主帅的意思。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孙坚并不会反对周瑜的计划。

  代表的都是江东派的利益,不存在为了争权夺利而内耗的问题。

  只要能打胜仗,孙坚并不介意功劳归属于自己还是周瑜。

  随着孙坚下令,众将士迅速点齐兵马出发。

  短短几天时间,青州战场的局势就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

  先是关羽、张飞和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的大军碰撞在一起。

  张飞撞上夏侯惇,故意卖了个破绽,交手不多时便佯装败逃,夏侯惇果然中计追了上去。

  结果在一处河滩边,关羽率一支骑兵杀了出来。

  一番激战,关二爷险些三刀秒杀了夏侯惇。

  后者不愧是演义中的“常败将军”,水平着实有限。

  要不是曹仁、夏侯渊支援及时,夏侯惇恐怕就没法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但,夏侯惇的贪功冒进也让他们付出了代价,足足数千名曹军阵亡在铁蹄之下。

  所幸曹仁、夏侯渊两人还是很稳重,勉强稳住了局势。

  几次尝试反打,虽然没有占到什么太大的便宜,却也没有吃什么亏。

  从战略的角度来讲,至少吸引张飞、关羽注意力的这个目标是达到了。

  但,他们给予的压力不足,远远没有到关羽、张飞需要呼叫援兵的地步,也就仅仅只能牵制住这七万兵马。

  而且也只是牵制而已。

  因为关羽、张飞麾下骑兵太多的缘故,曹仁、夏侯渊甚至不敢贸然求战,以免被敌人的骑兵纠缠住,难以全身而退。

  虽然是佯攻,做好了全军覆没于此的心理准备。

  但,若是能保存实力,又有谁愿意将手下的大军全部葬送于此呢?

  曹仁用兵擅长一个稳字。

  夏侯渊也算是一位名帅。

  有这两人压着,夏侯惇即便犯错,也不会葬送大局。

  但,对面的关羽、张飞也不是等闲之辈。

  尤其是关羽,在足够警惕的时候,是几乎不会犯错的,没有给曹仁、夏侯渊半点机会。

  西线双方僵持住。

  东线也没好到哪里去。

  和西线不同,东线的徐晃、吕蒙、曹彰三人并未汇合在一起,而是各自为战。

  他们手下的兵力只有两万,但却都是机动性奇高的轻骑。

  曹操虽然没有涉足河西走廊的机会,但幽州也是一片广袤的草原。

  再加上他还可以从草原胡人手中去抢资源,麾下并不缺少战马。

  当然,幽州战马的质量是要比凉州大马略差一些的,组建重骑兵的难度比较高,因而曹操麾下的骑兵以轻骑为主,并没有原本历史上那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虎豹骑”。

  但,即便是轻骑兵,在对抗步兵的时候,也是有着极大的优势。

  冲击阵线当然不行。

  但靠着强大的机动性骚扰,却能轻而易举地让敌人焦头烂额。

  徐晃、吕蒙、曹彰三人都是颇为出色的将领。

  尤其是前两者,在原本的历史上,一个是五子良将之一,一个是东吴五大将之一,都是三国时代的一流名将。

  黄忠、甘宁自然也不弱,但步兵在机动性上天然的劣势,让他们只能被动防守,几乎没有主动出击的机会。

  而且即便是被动防御,也常常被敌人找到机会突破防线的薄弱环节,杀入后方进行骚扰。

  徐晃、吕蒙、曹彰三人各自带领数千精锐骑兵,反复穿插,不断袭击孙坚大军的补给线。

  所幸也仅仅只是骚扰,没办法做到彻底切断大军的补给。

  再加上大军的物资储备非常充裕,短时间内倒是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

  在周瑜的严令之下,黄忠、甘宁再怎么感到憋屈,也只能坚守不出,依托地利进行防御。

  这种情况下,曹军一方也拿他们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