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两个人的战争(下)-第5/8页
当时,秦霄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了赵云的身上,但却也提到了冀州出身的文臣武将。
当然,荀彧并不算是冀州出身,而是颍川人,只是当时因为董卓暴政,辞官之后举家迁往冀州避难。
当时秦霄只是随口一提,商鞅却是记住了秦霄提到过的这几人。
在遵循而进入关中,在“招贤馆”登记的名单中看到荀彧的名字之后,商鞅便立即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秦霄。
荀彧,可以说是曹魏最大的几个功臣之一。
他在内政、战略方面的建树,在整个三国时代的文臣当中堪称顶尖。
如果只比较这两个方面,整个三国时代所有的文臣当中,荀彧最起码可以做到保三争一。
除此之外,荀彧的“人脉”也非常广泛,曹操麾下的很多重要人才,都是被荀彧推荐而后出仕。
比如荀攸、郭嘉、戏志才等等,都是来源于荀彧的推举。
另一方面,荀彧又是一个悲剧色彩十分强烈的文臣。
后世公认的,如果说要在三国中后期,找到一个真正忠诚于汉室的文臣武将,非荀彧莫属。
后来曹操称魏公的时候,荀彧就坚决反对,认为“汉朝除王莽逆贼外,从无封公之先例”,曹操这么做,是有自立之心,是为不忠。
反对无效之后,荀彧选择了服毒自尽而亡,为汉室“殉葬”。
对于这样一个一心一意忠于汉室的忠臣来说,借助汉献帝的名义,让荀彧为自己出一份力,这不难。
难的是,如何让荀彧能够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干。
如果是其它人,哪怕是忠于汉室的“保皇派”,秦霄也没那么担心。
绝大多数人的忠诚,无非是因为背叛的价码不够罢了。
只要没有达到“死士”的级别,也就是95以上的忠诚度,秦霄都有一定的把握拉拢。
至少是有尝试的机会。
但,荀彧对汉室的忠诚,却绝对是达到了95以上,愿意心甘情愿为汉室而死的地步。
秦霄毫不怀疑,汉献帝若是有办法与荀彧建立起联系,只要一纸诏书,荀彧就会毫不犹豫地背叛自己,从背后捅自己一刀。
这个风险,是秦霄不愿意接受的。
想了一路,秦霄也没有想到要如何拉拢荀彧为自己效命。
对于高顺,他忠诚的是吕布这个人,秦霄还可以用吕布的家人来威胁他,逼迫他立誓效忠自己。
而荀彧,他忠诚的不是汉朝的某一任皇帝,而是“汉室正统”这个概念。
即便秦霄用汉献帝的性命来威胁,荀彧也不会妥协。
汉室宗室那么多人,死一个汉献帝又如何?
重新再挑选宗室继位就是了。
总不能把全天下姓刘的全杀了吧?
一路纠结着,秦霄来到未央宫。
在秦霄攻打长安的时候,未央宫几乎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不过,经过几个月的修缮,大体上已经焕然一新,被重新启用,作为朝廷枢纽的办公地点。
商鞅就在其中的一座宫殿里当值。
以秦霄的身份,当然没有任何人敢拦他。
或者说,所有的侍卫,都是秦霄的手下。
在整个未央宫内,除了汉献帝和一个一直伺候他多年的小宦官之外,所有人都是秦霄的手下,就是为了防止皇帝这里出了什么意外。
找上商鞅,秦霄开门见山道:“荀彧的事我知道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说罢,秦霄把自己对荀彧的了解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重点提及了荀彧对“汉室正统”这个概念的忠诚。
“如此……不好办啊!”
商鞅也有些头痛,问道:“主公志在天下,可对?”
“不错。”
秦霄点头:“如果有可能的话,当然要夺这天下。一统天下的奖励,是这个副本世界的归属权,这里边有多大利益,想必不用我多说。”
在自己这批嫡系部下面前,秦霄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野心。
如果有可能的话,一统天下,是秦霄最优先的目标。
一个副本世界的归属权,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是以何种形式兑现。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只要能让副本世界和主世界建立起联系来,都代表了巨大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