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将“苟”字演绎到极致的顶级谋士-第5/8页
    
  在见到这纸张的第一时间,贾诩就想到了这种纸张,能够对天下无数寒门子弟带来多大的好处。
  “不是让你看纸!”李儒没好气道:“看信!看信里的内容!”
  “哦。”
  贾诩没有和李儒争辩,低下头,去看信中的内容。
  信件并不长,都是一些非常俗套的劝降的话,无非就是你若是投降,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若是不降,破城之后必杀无赦之类的内容。
  唯有末尾处的落款,引起了贾诩的注意。
  “秦公霄口谕,商君鞅代笔。”
  这里的断句应该是这样的,秦公,霄,口谕,商君,鞅,代笔。
  秦公、商君,都是封号,霄、鞅,则是两人的名。
  至于口谕、代笔,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字面意思。
  东汉末年,没有秦公、商君这样的封号。
  秦公霄,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也是极为陌生的。
  贾诩熟读历史,从未听说过历史上有这么一号人。
  但,商君鞅,那可是大名鼎鼎。
  但凡稍微研究过华夏历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
  “这商君鞅……”贾诩面露疑惑,猜测道:“莫不是同名同姓?”
  “显然不是。”李儒指着信件上的一行,道:“你看这里,他们说,这咸阳,也就是长安,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如今是来收复。这意思岂不是很明显了?”
  “但是……”贾诩还是觉得不对劲:“若在下所记不差,商君鞅乃是秦孝公时期的人物,早已作古数百年了吧?太史公书有言,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这可是五百年前的事!”
  ,就是。
  虽然其中许多论述观点过于主观,但大体的事迹脉络却是没有太大偏差的。
  一个五百年前的人物,怎么可能跑到现在来?
  何况,历史上明明白白地记载着,商鞅被车裂于闹市。
  莫非,是有人假托商君、秦公的名义?
  只是,摆出这么一个一戳就破的谎言,有什么意义?
  贾诩觉得,这个猜测似乎并不成立。
  甚至于,他有一种莫名的直觉,这秦公霄、商君鞅,都是真的!
  若是如此的话……
  贾诩不由动了心思,试探着问道:“文优如何打算?”
  “自然是不可能投降!”李儒毫不犹豫道:“太师待我恩重如山,我李文优就是死,从这跳下去,也绝不会背叛太师!”
  若是秦霄在这,听到李儒的话,说不定会下意识接上一句“真香”,但贾诩显然是接不住这个梗的。
  李儒说了几句,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忽然看向贾诩,警惕道:“文和该不会存着卖主求荣之念吧?”
  见李儒的态度如此,贾诩也不恼怒,反而笑呵呵地说道:“文优莫非忘了吗?我的家小,可都被郭将军重兵‘保护’着呐!”
  言下之意,我一家老小都被你的人控制着,我怎么敢背叛?
  李儒一想,也确实如此。
  贾诩这人虽然阴险毒辣,但对家人还是很重视的。
  只要掌握住他的家人,就不怕他不听话。
  闻言,李儒点点头,道:“此书信的事,还请文和保密。布防方面,我已命郭汜全权负责,文和就不必插手了。若是有闲暇,还请文和出面,安抚一下那些权贵、大臣。”
  贾诩按捺住心中的不快,做出一副顺从的表情道:“谨遵大人之令!”
  “哎,你我都是军师,何来遵令一说!”李儒口中如此说着,却没有任何动作,坦然受了贾诩的大礼,还一边假惺惺地道:“都是为太师大人效命,何须分出个高下?”
  “大人所言不错。”
  贾诩再次行礼,头低下去,看不到面上的表情:“在下这便去安抚宫中权贵,至于陛下那边……事关重大,大人能者多劳,还请多担待。”
  见贾诩这么“识趣”,李儒脸上也露出满意的表情。
  当然,即便贾诩不主动让出,关于献帝的控制权,李儒也是绝对不会放手的。
  他很清楚,哪些东西可以放,哪些东西又必须牢牢抓在手中。
  但,既然贾诩这么识趣,能少些麻烦,李儒当然也不会不接受他的“好意”。
  在十分怪异的氛围中,两人结束会面,各自去忙活自己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