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将“苟”字演绎到极致的顶级谋士-第4/8页
    
  “其它的都还好说……”
  岳飞犹豫了一下,说道:“献帝、皇妃等人都在未央宫内,末将担心,若是敌人狗急跳墙之下,难保不会做出丧心病狂之事。”
  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让人头疼。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秦霄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不是非要献帝活着不可。
  但,一个活着的汉室皇帝,显然能给秦霄带来更大的利益。
  别的不说,打着献帝的旗号,愿意来投奔的人才肯定会相应增多。
  尤其是一些心心念念期望着光复汉室的人,只要秦霄以“从董贼手中救出献帝”的形象,再以献帝的名义来招揽,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此时掌握着献帝安危的,却是董卓的手下。
  “不知道能不能想办法打探清楚。”
  秦霄皱了皱眉,下意识道:“此时未央宫内做主的,不知道是李儒还是郭汜,又或者贾诩。如果是李儒做主,那献帝几乎死定了。若是另外两人,或许还有机会。”
  皇城内由谁主事,这区别可是不小。
  李儒是死心塌地跟董卓干,若是事不可为,他宁可选择拖着献帝,乃至于众多权贵世族同归于尽,也不会投降。
  秦霄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儒是个什么形象,但却很清楚地记得,演义当中,董卓死后,李儒并没有选择逃跑或是反抗,而是束手就擒,随后被斩首。
  好像,这家伙和牛辅一样,是董卓的女婿来着?
  秦霄有些不太确定。
  若是皇城内是李儒主事,自然是最坏的消息。
  但,如果是郭汜或者贾诩……
  不对,郭汜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虽然董卓很信任他,但在董卓集团当中,郭汜的地位并不算特别高。
  无论是李儒还是贾诩,地位都在他之上。
  唯一有可能从李儒手中夺权的,只有贾诩。
  若是贾诩主事的话,以他为了自保不惜一切的性子,献帝多半会平安无事。
  甚至于,即便是李儒当权,贾诩为了自保,也有可能设法暗中保下献帝,以作为未来保全自身的筹码。
  “去,打听一下!”秦霄立即下令:“务必打听清楚,贾诩是否在皇城之内!”
  岳飞当即去安排人手打探。过了不久,探子回报,贾诩确实是在皇城内。
  “主公何不投书一封?”
  商鞅提议道:“命使者送出书信劝降,且看他如何回复。”
  这有用吗?
  秦霄觉得劝降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想了想,试试又没什么损失,于是点头道:“那就请你代劳,写一封劝降书信送进去。”
  顿了顿,秦霄又强调道:“不过我们时间紧张,不可能给他们太长的时间考虑。岳飞,做好攻城准备需要多久?”
  岳飞立刻道:“即刻开始攻城也没有问题。但若是尽量妥善准备,需要两个小时,将城外的攻城器械运送进来。”
  “那就两个小时。”
  秦霄点头,对商鞅道:“告诉他们,两个小时内,若是不投降,我们就直接攻城。”
  “鞅,遵从主公命令!”
  商鞅行了一礼,立即去准备劝降书信。
  ……
  未央宫内,李儒拿着一张信纸,面露疑惑之色。
  “文和,你来看看这个。”
  李儒将信纸递给贾诩,道:“某实在看不懂,文和素有大才,想必能参详一二。”
  “咦,这纸?”
  贾诩一接过信纸,信纸的手感,顿时让贾诩感到大为惊讶。
  三国时期已经有纸张,但此时的纸,质量并不好,非常的粗糙,用来书写还会出现墨迹散开的情况,导致字迹难以辨认。
  因此,时下主要的记载工具还是竹简和锦布。
  至于纸张,只是因为竹简、锦布的成本太高,在不重要的地方用作补充罢了。
  但,这张信纸,给贾诩的感觉却不一样。
  手感如丝绸一般光滑,洁白如玉,纸上的墨迹也非常清晰,没有丝毫散乱的迹象。
  贾诩顿时大感惊讶,若是这种纸张能够得以推广,造书的成本,岂不是可以大大降低?
  贾诩虽然也算“士族”出身,但凉州的士族,比中原的寒门好不到哪去,非常的穷,也导致了族人读书的时候,可以选择的范围不多,涌现出的人才自然就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