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第4/10页
这天,有个叫申宗古的普通百姓,竟然跑到皇宫大门旁边的登闻院,敲响登闻鼓。状告当朝宰相寇凖。说寇凖和安王赵元杰勾结,意欲图谋不轨。
文武百官听闻谋反,个个骇然,唯恐避之不及,寇凖更是惶恐不已。这由不得他不惶恐,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寇凖不知道该如何澄清自己。
上一次,是一个疯子对着他山呼万岁,还好当时有温仲舒在,能为自己作证,怎么都能说得过去。这一次可不同了,这回人家是有备而来,时间、地点、参与者,一个不少,状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让人不可想象的是另一个被告人安王赵元杰,此人是真宗的五弟,去年已经过世了,这叫死无对证,无人还寇凖清白。寇老西这回是百口莫辩,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明眼人都知道,申宗古这是受人蛊惑,无中生有,诬告寇凖和安王。不过,臣子谋反这事,对皇上来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但大度不起来,也丝毫马虎不得。
这里我们要插一句,说说安王赵元杰。
赵元杰,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太宗赵光义第五子。太平兴国八年(983)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年,加侍中、成都尹、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益王赵元杰经在成都府衙内造了座假山,花费过百万,落成之日,召其宾客前来喝酒庆贺。唯独他的老师殿中丞姚坦俯首不看,益王强迫他看,姚坦道:“见到的是血山,哪里是假山!”
益王惊问其故,姚坦道:“这座假山都是用农民的租税建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处也在造假山,听闻此事,立即停工,命人将假山尽行毁去。
王小波、李顺起义爆发后,赵元杰被调离蜀川,改任扬州大都督、淮南忠正军节度。真宗即位后,授徐州大都督,武宁泰宁等军节度使,封兖王。咸平六年(1003)七月,赵元杰去世,时年三十一岁。死后,赠太尉、尚书令,追封安王,谥号文惠。
安王都死了,现在竟然有人跳出来告他谋反,真宗也是哭笑不得。
大殿上鸦雀无声,静得让人后背发毛。这时候,寇凖就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哪怕一句也行,这样,自己才可以借坡下驴,找机会替自己辩解。
真宗一言不发,寇凖的汗都下来了。
寇凖的顶头上司,宰相毕士安立即出班奏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了解寇凖的为人,知道他不可能参与谋反,臣相信他是清白的。谋反是大事,不审不清楚,不能让人背黑锅,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臣建议此事要明察。”
真宗当即命毕士安亲自审理这个案子。毕士安是开封府尹出身,开封府办案那是一个稳准狠,效率极高。他二话没说,直接把原告申宗古投进了大牢。
刑具枷锁,给申宗古一套上,问话就开始了:“你申宗古就是一个小老百姓,你是受了谁的指使,敢诬陷当朝宰相和安王,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是不知道什么叫王法!”
看到这么多的刑具,申宗古当时就吓傻了,腿肚子抖得如筛糠。这时有当差的过来,提醒申宗古,你只要告诉我,这不是你的意思,是有人托你办的,纯属为了栽赃陷害寇凖和安王,这不就完了吗。
申宗古也确实是个软骨头,还没上刑,就招了。“确实有人给我银子,让我这么办的。”
毕士安正在一旁打盹,当差的过来通报。毕士安道:“行了,让犯人签字画押,审讯到此结束。”毕士安在官场沉浮多年,他明白,深挖下去,牵扯太多,也太血腥,那会让寇凖陷入更深的泥潭,对朝廷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在天灾和外患面前,稳定压倒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