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第5/8页



  雍熙北伐时,曹彬的东路大军缺粮,不得已从涿州撤军,结果被辽军一路追杀,宋军损兵折将,损失数万人马。如今,同样因为缺粮,相同的一幕,在宋军这里再次上演。

  王显自己带步兵先撤,让秦翰率骑兵断后,分批次按步骤,依次向内地回调。

  宋军这边一撤军,辽国就得到消息。十万大军屯边,辽国知道宋军会陷入粮草危机,所以迟迟不出兵,宋军刚一撤军,辽军就迅速出兵,展开追击。

  咸平四年十月初九,六万辽军在萧太后的次子梁王耶律隆庆的率领下经过涿州,直扑威虏军。

  第一轮的情报谍战,宋军这边明显落后一筹,结局判输。

  ◆长城口大捷

  宋军主力步兵撤走,留在威虏军的就剩下骑兵,大约三万多骑。主将王显已经撤走,能够指挥的就是秦翰、李继宣、杨延昭、杨嗣、魏能、田敏、张斌等一批中级军官。

  然而这些人也是相当了得,基本都是大宋战神一级人物。

  先说秦翰,这可是大宋最能打的宦官名将,很爷们,刚刚平定过蜀川王均之乱,此时,又被真宗调到抗辽前线,势头正盛。

  李继宣,十七岁就成了打虎英雄,曾经捕虎二十余头,就这一点,早就甩了好汉武二郎武松几条街,如果用三个字评价他,那就是“真能打”。到底有多能打?歧沟关之战,率所部五百兵马断后,力战拒马河上,一举将辽军大队人马驱赶至百里外的孤山,与契丹大小百余战,从无败绩。如果战神有级别,李继宣属于特中特,战斗指数七颗星,与李继隆不分伯仲,并称“二李”。

  六郎杨延昭,更是响当当的杨家将,他和老将杨嗣,“二杨”合璧,守护三关,早已威名远扬,让辽人胆寒。

  魏能,英勇善战,他可是太宗赵光义亲自举荐之人。山东郓州人,年轻时应征入伍,隶属云骑军,后选补日骑左射,又隶属殿前班,七次升迁任散员左班都知。按照成例,诸军到朝廷辞别或谒见天子时,对于才器勇敢或迥异出众者,允许将校交相举荐以任职。魏能当时戍守外藩,没有人举荐。太宗赵光义道:“魏能才能勇武过人,朕可以保举。”端拱二年,加封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任殿前左班都虞候领溪州刺史,加秩转马步军都军头。咸平三年,授黄州刺史。咸平四年,拜镇、定、高阳关三路前阵钤辖,在这些将领里面,他是最大的官。

  田敏,有勇有谋。字子俊,本为易州牙吏,雍熙北伐时,曹彬进兵涿州,被敌兵截断退路。王继恩招募勇士给曹彬送信,田敏响应招募,从小路送信至涿州。曹彬挑选壮士五十人护送田敏回来,在路上遇到辽兵,与敌力战,四十八人战死,田敏与剩下的二人以身幸免。太宗召见他,又令他携带诏书传命曹彬,宋军班师后,擢升为易州静砦指挥使。多次与辽兵交战,战功卓著。李继隆征讨夏州,奏请调田敏隶属自己部下,田敏率兵在灵州橐驼口双塠西,与敌兵相遇,斩杀敌兵三千,缴获羊马、橐驼、铠仗数以万计,升为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真宗驾临天雄军时,诏命田敏隶属高琼,率兵追击辽军直至宁远军,凭功领任涿州刺史。王均作乱,田敏随从招安使雷有终在灵池打败了叛军。王均平定后,升迁为马步军都军头。

  如今辽军大兵压境,宋军主帅王显提前撤了,留下一批战神和三万多骑兵断后。没有皇帝近臣的干涉,这批战神终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布阵制敌,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属于他们的战争。

  魏能下令全体骑兵收缩兵力,齐集威虏军,一时间,大宋这帮最有战斗力的中级军官,终于汇聚一堂。

  经过商讨,由魏能、秦翰、李继宣、田敏率领主力大军三万人背城立阵,与辽军正面交锋。

  杨延昭、杨嗣二人率所部六千骑兵埋伏在威虏军西北的羊山,负责包抄辽军的后路。

  钤辖张斌率所部骑兵在羊山边的长城口,先打头阵,吸引辽军注意力,为二杨的埋伏争取时间。随后见好就收,退回威虏军,把辽军吸引到威虏军的战场上来,为二杨的包抄做好铺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