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康保裔血战瀛洲-第4/7页
范廷召领兵赶往瀛洲,立即向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去信求援,约定第二天合击辽军。
此时,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弟弟、梁王耶律隆庆率三万先锋军到达瀛州。面对数倍于己的辽军,范廷召在中山分兵御敌,列成方阵以待。
耶律隆庆问手下诸将,谁敢前去拒敌挑战。御前侍卫萧柳道:“如果能有一匹好马,那我就愿意先行冲锋。”
耶律隆庆笑道:“这再简单不过了。”随即命人给萧柳送来铠甲和坐骑。
萧柳,字徒门,淳钦皇后弟弟阿古只的五世孙,豳王萧排押的侄子,幼时养于伯父萧排押家中。萧柳聪慧多智,善写文章,膂力过人。统和年间,叔父萧恒德临终时向皇上举荐萧柳,辽圣宗将其诏入宫中,担任侍卫。
萧柳披挂整齐,跨上千里嘶风马,将浑铁点钢枪放到铁锅梁上,对众将拱手道:“我这就去冲击宋军阵营,诸位如果看到宋军阵形松动,请速速进攻!”
于是,萧柳飞马向前,冲向宋营。
“这是哪里来的野蛮子?”宋军这边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萧柳就已经飞马杀到,宋军阵行瞬间被撕开一道口子。耶律隆庆在远处看得真真的,他马鞭一挥,辽军趁势全军发起进攻,宋军阵形大乱。
敌将萧柳锐不可当,宋军节节退后。范廷召迅速摘下鹊画弓,急取雕翎箭,端直了燕尾鹓,搭上虎筋弦,弓拉满月,箭如闪电,不偏不倚,正中萧柳臂膀。
这萧柳也真是员虎将,他从腰间取出佩刀,将箭杆削断,简单包扎了一下箭伤,继续厮杀。此战,宋军寡不敌众,全线溃败。
◆血战到底
丈夫生就忠义胆,誓灭胡夷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按照与范廷召的约定,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率军前来增援,到达瀛州西南的裴村。夜幕降临,康保裔与诸将约定,部队就地安营扎寨,第二天一早,再联合范廷召一同作战。
康保裔,字慎昭,河南洛阳人,生于黄河之滨,将门之后。其祖父康志忠,后唐将领,在讨伐王都时战死疆场;其父康再遇,为太祖赵匡胤手下龙捷指挥使,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亦马革裹尸。
康保裔自幼习武,少年时期就随父军中,屡立战功,太祖令其袭父职。曾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在石岭关大败契丹,擢升登州刺史。随后又调任代州知州、深州知州、凉州观察使。
康保裔为人谨慎厚道,豪爽好礼,很有血性,喜欢结交豪杰儒士。
他特别善于骑射,射个飞禽走兽的,根本不在话下。曾手握箭矢三十支,张弓连射,后一支箭的箭头又射中前一支箭的箭尾,三十支箭相连,接成一条线而坠落,世人皆钦服其射术之妙。
康保裔屡经战阵,身上带有七十多处伤疤,战功卓著,名震朝野。真宗即位,将他召回京师。
康保裔是个大孝子,对老母亲百依百顺,勤勉赡养,真宗特地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康保裔治兵有方,爱兵如子,所得赏赐,随即分与部下,深得将士们的拥戴。所部人马战斗力颇强,成为大宋沿边一支不可多得的精锐之师。
接到范廷召的求援书,康保裔二话没说,立即遴选精锐兵力前来增援。
让康保裔始料未及的是,范廷召已于昨夜败走,此时的康保裔就成了一支孤军。次日黎明时分,辽军竟将宋营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敌众我寡,身边校卫劝康保裔赶紧更换普通士兵的衣甲,骑乘快马突出重围。
康保裔道:“古人云‘临难毋苟免’,危机面前,大丈夫岂可苟且偷生。我自领兵以来,身经百战,只知向前,今天正是我报国的时候。”说罢,领兵杀出,与辽兵展开决战。
宋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从日出杀到日落,两军拼死相搏,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踏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虽然杀敌数千,宋军也自损上千人马。
双方激战一天,都是滴米未进,交战这么多年以来,辽军也是第一次碰到这么不要命的打法。
双方人饥马乏,各自鸣金收兵。康保裔身上已是多处挂彩负伤,援兵不至,手下的将士也多数带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