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第4/7页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李沆在任潭州通判时,转运使赵昌言喜推奖后进,“谓其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当时长沙守何承矩也“厚待之,以为有公辅器”。

  李沆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以至入不敷出,经常要借钱过日子。

  雍熙三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对宰相道:“李沆、宋湜,皆佳士也,可以让他们一同考试。”

  第二天,三人一并获授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最下,太宗特别升其职于三人之首,赐给各人钱百万。

  太宗知道李沆素来廉洁贫困,多向富人家借钱,还要偿还高昂的利息,欠下一屁股债。于是另外赐钱三十万,替他还债,并将其召为翰林学士。

  淳化二年,李沆任吏部考察官员期间,“澄汰流品,旌别淑慝,清通简要,时誉归之”。

  太宗敬佩李沆的清正与才华,曾让他侍奉曲宴,太宗目送他时,对近臣道:“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能得到当今天子的赏识,李沆的好日子也就来了,这年九月,李沆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当上大宋朝的副宰相。

  淳化四年,李沆因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未满即被起用,外任升州知州。尚未成行,又被改授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

  至道元年八月,寿王赵恒被立为太子,李沆升任礼部侍郎,与李至同兼太子宾客。李沆成为太子的老师,这也是太宗为太子登基后,特地预备下的宰相。

  至道三年三月,太子赵恒即位,李沆随即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第二年,李沆入阁拜相,兼任监修国史,参与重修《太祖实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快,李沆给真宗打的预防针起到了效果。

  咸平元年二月,真宗登基尚不到一年,宰相吕端等人上奏,说有彗星出营室北,光芒尺余,征召不是太好。

  真宗道:“朕即位以來,罔敢暇逸,庶涉治道,至于和平。今彗出甚异,将奈之何?”

  吕端道:“彗星之变,应当在齐、鲁之地。”

  真宗道:“朕忧心的是天下,难道仅仅是一方耶?”

  参知政事李至道:“陛下此言,可以却妖星矣。”

  吏部郎中、直集贤院田锡将要知泰州,正遇到星象变化,向真宗上奏道:“李继迁不合与夏州,又不合呼之为赵保吉。虽赐姓与名,然狼子野心,终是异类。陛下登极,虽来进奉,以臣愚蒙,料彼变诈,必不肯久奉朝命,必不能永保塞垣。”

  至道三年十二月,李继迁复上表归宋,真宗又重赐李继迁姓名为赵保吉,封其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

  自从答应归顺大宋,李继迁一直在“李继迁”“赵保吉”两个名字之间刷存在感。受任夏州刺史后,李继迁仍在大宋边地掳掠,有利则战,势危则降。

  真宗对李继迁的态度也很明确,降则封官,既往不咎;战则奉陪,打到他服为止。

  李继迁狼子野心,田锡上书提醒真宗,要留心李继迁,识其奸谋,辨其诡计,不能马虎大意,翻成姑息,似失机宜。

  真宗将田锡召至入宫,道:“卿第去,不半岁,召卿归矣。事当面论者,听乘传赴阙。”再派遣宦官前往问候,加以优厚的赏赐。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由榜眼入仕。文死谏,武死战。田锡好言时政缺失,秉笔直书,勤谏不讳,以“谏”闻名,是大宋朝有名的直臣谏臣。

  铮铮铁骨直言不讳,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真宗赞道:“田锡直臣也,若此谏官不可多得!”范仲淹称其“天下正人也”;苏东坡称其为“古之遗直也!”

  天象示警,真宗结合众臣的建议,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以求多福,趋吉避凶。

  诏求大臣直言上书;皇帝避殿减膳;诏群臣迎养父母;免除全国拖欠的钱物;讯问记录囚犯罪状,老幼疾病,流刑以下允许赎罪,杖刑以下释放。

  不久,灾星退去,彗星消失。

  ◆书中自有黄金屋

  大宋太祖、太宗两代帝王都是主张以文官治国,崇文抑武。

  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栗;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基石,四书五经是进入仕途、跻身权贵的阶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