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第3/7页



  香云缭绕,彩幡飘扬,钟鼓梵音,荡凡涤尘,回归本真。真宗召请大相国寺高僧法师,为吴国长公主举办削发大典。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真宗为公主赐法号报慈正觉大师,法名清裕。

  为充实寺院,真宗又安排三十多名皇亲国戚家的女子随公主一同出家修行。

  《正法念处经》云:“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为报父母之恩,吴国长公主放弃荣华富贵,出家修行,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真女中之大丈夫也。

  ◆名师指路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宗自幼聪明颖悟,读书都是一览成诵,可见智商之高。与诸王嬉戏,喜欢玩兴兵打仗的游戏,自称大元帅。太祖爱之,养于宫中,这是其他皇子皇侄无法得到的恩宠。

  做开封府尹时,上任没多久,就把开封府积压多年的案子,全部审查判决完毕,靡不称快,故京狱屡空,太宗屡诏嘉美。

  人皆养子望聪明,师怕聪明误苍生。做过太子老师的副宰相李沆,反倒是害怕真宗太聪明了。

  这也没啥奇怪的,李沆觉得,皇帝太过聪明,一定会有多方面的爱好和作为,如果引导得好了,就是百姓之福,弄不好就是百姓之灾,社稷之祸。

  比如说,那个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狩猎泡妞观戏骑马,无所不达其极,一生写下四万多首毫不知名的诗词,大才子啊!被称为写诗狂魔、已阅狂魔、盖章狂魔、当皇帝狂魔。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活得最爽的人,堪称人类的天花板。

  在位六十年,乾隆爷六下江南,花天酒地,花光了康雍盛世积攒下的所有银子。这可比隋炀帝杨广厉害多了,杨广就下了一趟扬州,结果就亡国了,人最后被葬在扬州吴公台下。

  共和国六十五年,隋炀帝陵被一个叫杨勇的房地产开发商挖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杨广的哥哥也叫杨勇,被杨广矫诏赐死,追封房陵王。

  盛极必衰,乾隆败光了大清王朝所有的运气,在他之后,大清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比一年,最后亡在慈禧这个败家娘们手上。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乾隆死后四十一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由万国来朝变成万国来抢。列强开始随意蹂躏践踏中国,百年噩梦,四万万同胞,生如蝼蚁,命比纸薄。中国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悲催时刻。

  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同样绝顶聪明,只可惜,乾隆没宋真宗赵恒这么幸运,身边没有李沆这样的一位好师父,不懂得这个道理。

  《宋史》载:“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李沆多次陈奏灾情,让年轻的皇帝赵恒警醒,这天下还有好多地方不太平,当皇帝也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杜绝他的奢侈之心,树立忧患意识,此真是有先见之明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其父李炳曾对别人说道:“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太平兴国五年,三十三岁的李沆中进士甲科,担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迁右赞善大夫。

  太平兴国五年庚辰科,被称为大宋最牛叉的进士榜单。这个榜单里可谓名臣云集,走出了李沆、寇凖、王旦三位宰相。这一科的状元是苏易简,此人秉承有酒学仙、无酒学佛的信念,是大宋出名的酒憨子,日日云里雾里,嗜酒如命,以致三十九岁,年纪轻轻,就一命呜呼,可惜哀哉。

  李沆在喝酒这一点上能甩出苏易简几条街,人家是工作时间不饮酒,工作之外酒不饮。理由也很简单,刚喝过汤药,郎中关照忌食辛辣、不能饮酒。李沆想的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应对上级部门的各项指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