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朝事毕-第3/3页
到彦之的作为,让他认为,刘义隆并没有记恨杀兄之仇,若是不然,到彦之一定不会把将士赖以生存的战马、刀剑给他。
至此,谢晦才完全的安定了下来,不再想着刘义隆是否记恨杀兄之仇了。
到了现在,可以说刘义隆已经完全安抚了百官,就差伸出屠刀了。
有人说,刘义隆不算啥,比之谁谁谁来,那都是不值一提,并且还罗列出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来。
但,我们要知道,刘义隆从八月初八登基,到现今的八月十六,他刘义隆仅仅用了八天就安抚了百官,换作历史的上的谁谁谁,他能吗?
并且,还埋下了伏笔。
就是在这一系列的政令中,他让百官无不言道:“咱们的官位不降也就罢了,居然还升了,看来皇上是默认了咱们的行为,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当然,他刘义隆还不算完美。
因为在这些政令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虽然说比较容易让人忽略,但只要是有心人,那也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首先,是他宋太祖文皇帝恢复了刘义真庐陵王的爵位,并将刘义真的灵柩及他母亲和妻子都迎回建康。
这一条政令,乍一看没什么,但却表明了他刘义隆对于杀兄之仇并不会善罢甘休,这是谢晦担心的。
随后,他又在一片升官令中,重用了荆州旧部,对于朝堂百官虽然也是大肆封赏,但并没有封赏到什么实权。
而荆州旧部呐?
王昙首、王华升为侍中,并封王昙首为右卫将军以此掌控禁军右卫,再以王华为骁骑将军,又把原本的护卫朱容子封为右军将军,这都是实打实的兵权。
朱子容其人原本就是一个护卫,为什么会如同到彦之一般,一朝从护卫变成了将军?就因此!
随后,他又将手中有荆州兵权的到彦之调来建康任命为中领军,委以军政要务,同时也稳住了赶赴江陵上任的谢晦。
这一番举动,足矣见得刘义隆的聪明之处,当然,也离不开琅玡王氏的支持。
可以说,他刘义隆是在步步为营,一步一步的安抚百官,收拢兵权,为他自己在建康打下了基础,他并不弱!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着凶险的,如果谢晦、徐羡之等人猜到了,那肯定又是一次弑君。
但谢晦、徐羡之、傅亮之流,就和郭瑀一般,身为文士,在政治上就好似缺一根筋一般,对政治的敏感性太差,以为宋文帝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因此,他们并没有猜出来,这无疑为他们的灭亡做下了铺垫。
。。。。。。。。
历史上有很多巧合,尤其是一个元会的起始,424年的南北朝,南北两大朝不止国号几近,就连动荡与安定也几乎相同。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南朝迎来政变的时候,北魏也迎来了柔然的大举进攻,也就是大檀率轻骑六万南下云中,并攻打了北魏的故都盛乐。
虽然因为刘盛的到来,让柔然提前发起了进攻,使得北魏的历史发生了改变,但南朝那边,却还并没有受到刘盛的影响,不得不说,刘盛这一根南北的搅屎棍还得努力努力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