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朝事毕-第2/3页



当然,这个任命对于谢晦来说,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升官了,被刘义隆封为卫将军、并加授散骑常侍,进爵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

但这个任命,也让他谢晦觉得有些不对头。

为什么呐?

一个是散骑常侍。

对于这一个官位来说,很多人都觉得他不大,不就是一个护卫吗?

嗯,没啥用。

但事实却是相反的,本来的散骑常侍其实只有散骑并无常侍,本意为皇帝的侍从,与中常侍的性质是相同的,也就是十常侍的那个中常侍,代表人物:张让!

而东汉的时候,因宦官作乱,散骑就变了,他不再为常侍,常侍开始由宦官担任,直至曹魏初年,又将散骑、中常侍并为一职,故称散骑常侍。

以士人任职吧,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可以说,散骑常侍,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被皇帝极为重视的人,才可担任的。

而第二个,就是那郡公的爵位了。

谢晦吧,他时常担心着刘义隆会记恨杀兄之仇,因此,对于刘义隆升他的官,并且是如此大官,他总觉得其中有着什么蹊跷,也觉得刘义隆对他有些不怀好意。

于是乎,谢晦想了想,他坚决的辞掉了郡公爵位,好让刘义隆知道,我谢晦是为大宋着想,不图郡公。

其后,他来至荆州治所江陵的时候,也并没有直接前往府邸,而是前去拜访了王华。

他之所以前来拜访王华,其实是在刻意的结交他,希望能以此免祸。

但王华这人吗!咱们前文也说道,王华他是琅玡王氏中人,其字德辉,号实庵,目前刚被刘义隆封为侍中,是刘义隆的心腹之臣。

那么,作为刘义隆的心腹,自然是知道刘义隆的谋划的,因此,也不敢为谢晦说好话,他虽然表面上对谢晦笑语盈盈,可暗地里却一直防备着谢晦,但也为谢晦透露了些信息。

这个信息,就是到彦之要前往建康就任中领军,眼下,马上就要到荆州杨口了。

而谢晦听此一说,顿时一惊,对于到彦之,他谢晦也如同徐羡之他们一般,对其很是忌惮。

毕竟同为一个时期的人,他深知到彦之的能力,其人就和檀道济一般,都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

于是,谢晦就开始担心了。

他担心的不是其他,是到彦之来到荆州会不会来见他这个荆州?(官名)。

在他想来,到彦之和王华一样,都是刘义隆心腹中的心腹,刘义隆有什么话,也一定会对他们说。

那么,若是到彦之来看他,那就是说明刘义隆并没有对到彦之说他的坏话,也就是没有记他的恨杀兄之仇。

那要是到彦之不来,这对谢晦而言就有些不妙了,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就是那刘义隆是在记恨杀兄之仇的,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事儿。

但他却不知道,他担心的事,是真的。

虽然谢晦他很有才能,但那是谈玄论道、领兵作战,却不是政治上的。

因此,他完全想不到刘义隆先前在到彦之的诏书中还藏着一封皂囊。

而这封皂囊所蕴藏的信息,就是让到彦之从荆州路过的时候结交一下他。

而到彦之见到此皂囊的时候,也就打算这么做了。

可见,刘义隆并没有那么傻,反而很精明。

随后,谢晦匆忙的告别了王华,他觉得,到彦之即便不来,他也要去看看到彦之,看能否从其口中探出一丝风声来。

就这样,谢晦急匆匆的赶往杨口,而此时的到彦之也已经在杨口下了船,并朝着谢晦的府邸而来。

时间不久,二人与半路会面。

这一见面,二人都有些惊讶,随后一番交谈,二人犹如多年好友一般推心置腹、缔结友情。

当然,推心置腹那只是表面上,暗地里,到彦之对谢晦却是有些不屑的,但为了刘义隆的大事,他也唯有‘真挚’地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以让谢晦安心。

而谢晦吗,他见到彦之来看他,并且很真挚的和他言谈,他也就放心了,就好似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心境上的放松,也就让谢晦对到彦之推心置腹了。

就这样,二人相谈甚欢,言及多事,可到彦之还得前往建康赴任,耽搁不了多久。

于是,到彦之就将坐下的名马以及身上的利剑、名刀赠给了谢晦。

谢晦见此,更是大喜,也未推辞就接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