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平朔-第3/3页





    马匹、兵器、家具和粮秣自然也得到了更多的补充,王徽眼见人手充足,就和手下们商量着给众二郎划分了兵种。

    不过毕竟也是初期,八万人说少不少,说多可也并不多,到底只多分了几种,骑兵就分为轻骑营和重骑营两类,步兵则有弓兵、车兵和戈兵三类。

    这样也已经是目下实力的极限了。

    而在军中,王徽也出资兴办了学堂,请来附近邻县的一些老儒做西席,主要教学对象就是营里那些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们。

    倒是不求他们能吟诗作赋考状元,只求不做个睁眼瞎就是了。

    实行了大半年,也算颇有成效,毕竟也只是认些字而已,难度不大,随着雁门卫驻军人数越来越多,文盲率反倒也越来越低了。

    这其中也涌现了一些破通文墨的兵士,王徽自然有去处可给他们安排。

    而像范仲淹《渔家傲》这样朗朗上口的词句,又是描写边塞生活,自然就很受兵士们欢迎。然而某次王徽见到一些大兵听这些边塞思乡词听哭了的时候,就深觉事情不对劲,这些辞赋文学艺术水平自然没的说,但若在军营里流传开来,岂非大大消磨了士气?

    王徽左思右想,还是决定暂时封禁这些寓意悲伤的诗词,平日私下里没人看见,随你怎么读都无所谓,但若在行军途中还敢公然唱出来,那就要上军法了,谁都不含糊。

    故而……那个丁二郎敢在营里唱这样的词,纵使声音很低,到底也还是被一部分人听见了,这在平朔将军治下的大营里,是绝对不能轻饶的。

    彼时王徽正在大帐之内操演沙盘,思忖下一步的行军计划。

    在雁门卫休养生息整整一年半之后,她终于决定挥师北上,率两万人马踏破贺兰山缺,横渡瀚海,屯兵集结于鄂尔浑河下游北岸。

    而再往西三十里之外,就是当今柔然王庭的所在地——哈拉和伦。

    也就是此次远征的目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