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大梁帝国】-第3/4页
    
    这个时候的局面对田令孜是非常不利的,在满朝文武和强藩的共同声讨下,田令孜已经很清楚自己的政治生涯基本上是走到尽头了,于是顺水推舟,
    举荐杨复恭为左神策军中尉、观军容使,把禁军的兵权让给了他,
    然后给自己封了一个剑南西川监军使的头衔,一溜烟儿地逃到成都去投靠自己的哥哥陈敬瑄。
    从此,这个僖宗朝内的最强权人物也就此永远地告别了政治舞台。
    纵观田令孜在僖宗一朝的所作所为,实在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评价他,只能笼统地说他把宦官祸国地标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他的执政生涯中,
    他连一件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情都没有做过,倒把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一件不落地干了个遍,让在他之前的宦官们望尘莫及,更让在他之后出现的太监们难以超越。
    田令孜拍拍屁股走了,正如同他摇头晃脑地来,不带走一丝云彩,却给僖宗留下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麻烦,没过多久,在一系列地连锁反应之下,就连他那个空壳子皇位竟然也遭到了挑战。
    原来在僖宗被迫逃跑的过程中,有一个近枝宗室也就是肃宗的玄孙襄王李熅因在半途中生病掉了队,被朱玫擒获。这本来也是个很正常的事儿,
    但正赶上朱玫最近一阵心情比较郁闷。先是听信田令孜的命令讨伐王重荣遭到惨败,既而又因为反过头来要求朝廷诛杀田令孜。迫得田令孜挟持僖宗一起逃跑,
    搞得自己是里外不是人。不但把僖宗得罪了,更让天下藩镇以为自己是个迫君出走的乱臣贼子,名声很不好听。为了摆脱这个罪名,朱玫灵机一动,
    想出了个好办法——干脆把僖宗给废了,再找个李氏子孙当皇帝,这样一来,落在手里那个李熅也就派上了用场。
    朱玫是个实干型的干部,说干就干,立即将留在凤翔的满朝文武找到一起。称僖宗对田令孜委以大权,致使“纲纪堕落,骚扰藩镇,召乱生祸。”
    应该把他坚决废掉,而另立贤者为君。然而,废立之事在封建社会是最大的一件事情,以宰相萧遘为首的大臣们当然不可能同意,纷纷称僖宗继位十多年来并无大过,
    怎么能说废就废呢?再说朝中大权掌握在田令孜手里。有什么问题也得算在他的头上,跟僖宗的关系不大,废立的事不能同意。
    朱玫也懒得跟他们废话,拔出宝剑砍掉桌子一角。称:“我立李氏一王,有异议者斩。”这是在朱玫的地盘上,满朝文武不敢跟他硬碰。都默不作声。
    朱玫随即奉襄王李熅权监军国事,又自封为左右神策十军使。以图掌握军权。在刚开始的时候,还真得到了一些与僖宗有矛盾的藩镇拥护。比如说淮南节度使高骈,
    因为一直以来和僖宗闹矛盾,见朱玫谋图废掉僖宗另立襄王,马上奉表劝进。
    但过不多久,朱玫又给自己加官侍中、诸道盐铁转运使,把军政财三方大权集于一身,这一来有点玩大了,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本来朱玫在唐末藩镇中的势力就是比较小的,象朱温、李克用、王重荣这些强藩,都不怎么将他放在眼内,
    当他们看到像朱玫这样一个小人物居然也敢在他们眼皮底下玩曹操那套把戏,无不气得暴跳如雷,口口声声要出兵讨伐他。
    而就连原本和他合谋的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也因为不满朱玫大权独揽,不仅不受册封,反而上表僖宗兴元行在,
    称朱玫擅立李熅为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要求出兵讨伐朱玫。
    僖宗自继位已来,不管国内形势多么严峻,但帝位还从来没受过威胁。所以在刚听说朱玫立襄王李熅时,
    被吓得手足无措,连进门都不知该先迈哪条腿。这时新任宰相杜让能给他出主意,
    说:“皇上你别着急,朱玫那小子就是能咋呼,其实没多大势力,以前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杨复光一起破黄巢时,关系处得老铁了,
    咱们现在就把杨复光的弟弟杨复恭派去找王重荣帮忙,保证好使,王重荣实力强,收拾起朱玫来不在话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