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大梁帝国】-第2/4页
僖宗这时候也不想听他的了,非要回长安不可。结果没想到这一来把田令孜逼得狗急跳了墙,
到了正月初八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田宦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带兵闯入僖宗行宫,将僖宗强行挟持到了宝鸡。
这里说一下僖宗目前和田令孜的关系。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既不长也不贤,他能当上皇帝跟宦官集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他继位时只有十二岁,
不太懂事,再加上从小就一直被田令孜照顾着,确实对他很有感情。
但这个时候的僖宗,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了,再加上历经磨难,思想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对田令孜的专权开始产生了不满。但是周围全是田令孜的人,
他又无力反抗,进而产生了怨恨,史称:“令孜益骄横,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断,上患其专,时语左右而流涕。”
僖宗这次被田令孜挟持到宝鸡,因事起仓猝,连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直到第二天,才有太子少保孔纬等数人追到宝鸡。僖宗只好又将孔纬派回凤翔召文武百官前来侍驾,
但以往满朝文武都对田令孜的擅权非常不满,只是碍于他的权势而不敢表露,到了这个时候就开始采取消极抵抗地方式,纷纷找借口不愿前去,
宰相萧遘、裴澈称病,下面那些小官各找各的借口。有的甚至称自己没有官服所以才不能前往。孔纬费了半天劲连一个肯去宝鸡的都没有,实在是没招了。到后来流着泪对满朝文武说:“布衣亲旧有急,犹当赴之。
岂有天子蒙尘。为人臣子,累召不往者?”大伙儿听了也是既惭愧又感动,但还是没有一个人肯跟他去。只有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感其忠义,
赠与孔纬衣物、银钱,又派人将他送回宝鸡。但随后就与邠宁节度使朱玫联兵打着迎僖宗回宫的名义向宝鸡进兵。
本来李昌符和朱玫还听命于田令孜,但田令孜劫驾之事引起了公愤,使得天下共恨之,
李昌符和朱玫考虑到继续跟着田令孜走下去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再加上也打不过李克用和王重荣。干脆反过头来又和王、李二人暗通款曲,共谋诛杀田令孜。
田令孜也很了解这两个人的性格,并不觉得奇怪,见他们派兵过来,立即派出神策军抵挡,
然后带着僖宗继续西逃。僖宗这次向西逃跑,是在前有盗贼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进行的,比上次为躲黄巢之祸时还要狼狈。
当走到大散岭时,御舆上不去了。僖宗只得将玉玺交给神策军使王建背负,自己徒步往上爬。
待到阁桥时,恰逢凤翔兵至,放火烧了阁桥。眼看着桥要烧断,王建扶着僖宗从烈火中越过方才脱险。到了晚上,僖宗连口吃的都没有。又累又困,
只得把头枕在王建的腿上稍作休息。等醒来之后,已是泪湿满襟。不由万分感慨,
遂将御袍脱下,赠与王建,说道:“袍上多有朕的泪痕,今日且将此袍赐与爱卿,望爱卿日后勿忘此时与朕生死之危!”
王建本是晚唐一代风云太监杨复光手下八都头之一,杨复光死后,跟随大将鹿晏弘,
后来又去成都投靠了田令孜,被田令孜收为养子。但总得来说,直到这时,
他在晚唐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也只能算是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正因为跟僖宗有了这么一段机缘,
才使王建逐渐显露出他的强人本色,最后竟然一举兼并了剑南东川、西川和山南西道,割据一方,建立起蜀国,史称前蜀,这个事情以后还能说到。
再说僖宗一路千辛万苦地进了兴元,就立即接到王重荣、朱玫、李昌符要求诛杀田令孜的奏折,
而此时身在凤翔的宰相萧遘也率百官给僖宗上书,揭发田令孜的罪过,
要僖宗斩田令孜以谢天下。然而这个要求是僖宗做不到的,只好装聋作哑,
又稀里糊涂地封王重荣为应接粮料使,命他调本道谷物十五万石来接济兴元。
王重荣刚打完胜仗,说话也硬气,称:“田宦未诛,拒不奉诏。”双方一时就僵持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