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坑的传说-第5/8页





    可是好景不长。喜娃的父母原来在窝山家里靠砍竹子编竹篮扫帚过日子的。一天他父亲在砍竹子时不小心从山崖摔了下来,摔断了脚骨。常言道伤筋动骨百廿日,得四个多月的浆养。没法子,喜娃只得向杨财主请假。回家服侍父亲。四个月待父亲伤好后再来横渡。于是带了老婆儿子回家不提。

    却说周老板自从嫁了女儿之后,日夜思女心切,但因新招的小工业务生疏,急需培养,于是一拖再拖,直到有了外甥,想去横渡看望,但是客栈里实在放心不下,只好又搁了下来。现在听说亲家翁摔断了脚骨,再也无法再拖了!于是,她备了两份礼物,一份是给杨财主的,另份是看望亲家翁的。还给外甥买了一些衣裤鞋帽之类。

    她一路舟车劳顿到了横渡时,己是傍晚时分。杨财主热情地款待了他。并告诉她喜娃和林婕已回老家窝山了。

    当夜,周老板就在杨财主家住了下来,第二天,杨财主让管家也带了点礼物借送周老板上山之机看望喜娃他父亲。备了顶轿送周老板上山,以尽地主之谊。

    那是个夏未秋初的上午,秋风徐来,沿途风景如画,周老板坐在轿里心旷情怡。心想,自从老公去世之后,含辛茹苦,把女儿拉扯长大。现在嫁了个精明强干的女婿,对死去的老公也算有了交代。白滩县地处丘陵地貌。窝山,在周老板想象中,无非也是靠山的村庄。而现实的生活中,往往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周老板也不例外。近晌午时分,他们一行慢慢进入“鬼叫崖”山口。时值秋初,秋老虎肆虐,晌午这天气竟暴热起来。山路开始陡峭起来,没想到正在这紧要关口,其中一个轿夫竟崴了脚,抬不成轿了,没办法,周老板只好下来步行。

    五、周老板哭山

    原来清朝妇女从小都开始裹小脚的,妇女以脚小为美。周老板也不例外,裹了小脚。裹了小脚走路不行,走山路更不行。炎热的山气浸来,令她不觉大汗淋漓。没走几步,脚又疼痛起来,她禁不住大哭道:

    “我只当是:横渡富蔗大谷堂,鱼米之乡闻四方;

    怎晓得:山道漫漫陡又高,窝山山头爬不上!……

    走三步来停两停,气呼喘喘何时了……,

    三寸小脚钻心痛,几声悲音哭断肠……”

    这哭声惊动了草丛中的山鸡、野兔、跳跃着的松鼠……只见她又接下哭道:

    “时望山鸡腾空起,旋看野兔窜山岗;

    毒蛇挡路吐红信,松鼠跳跃上树梢!……”

    周老板悲声嘁嘁,令管家六神无主,劝也不是,不劝也不对:一个生长在县镇镇里的姑娘,下嫁到崇山峻岭的小山村里她母亲的感受可想而知。听到她哭到伤心处也难免跟着落下几滴泪来。

    他们来到长满茅草的峻岭,而山路上却铺满已风化的小岩石。她被脚下的乱石绊了一下,一个踉跄,一下子扑倒在茅草山上,茅草叶很锋利,她的双手挫在茅叶上,马上被割出两道伤口。

    她爬了起来哭道:

    “两脚踏在石子滩,双手挫去茅草山;

    茅锋如镰伤人手,碧血鲜红染衣衫;………”

    好在管家懂一些止血的草药,他拔了一些,用嘴嚼烂给周老板的手敷上。说:“我们慢慢来,不急。”

    周老板擦了擦泪眼问:“还多远?”

    “不远了,大概还有五六里的山路。”管家说着指指不远处的古松说:“我们到那大松树下先休息会,再走吧……”

    原来,清朝的民俗跟现在有着本质的不同,就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周老板爬山有些实在太陡的山路,管家想拉她一把都觉得不妥,只能任她自己艰难的爬着。凭她那“三寸”小脚,在这炎热的秋老虎熏烤下,艰难的行走。到龙潭坑时,太阳快下山了。

    龙潭坑,山泉轰鸣,飞瀑从几十米的悬岩上倾泻来,注入碧波如玉的龙潭里,泛起层层波涛。潭水清沏见底,偶见几条小鱼在岸边长满石菖莆的水中游弋着。此时,时近日暮,山中气温骤降,周老板一路劳顿,饥渴难忍,于是喝了几口龙潭水。顿觉神清气爽。脑海中不禁帽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