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报告太子,梁俊醒了!-第4/5页
梁俊示意吕布不要在说话,顺势转移了话题。
“但炎朝之合,需得由我等来合,如此方才能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梁俊这句话说的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屋内众人也都跟着点了点头,心里升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殿下说的没错,雍州改制已经初见成效,如何平定诸侯,一统天下乃是后记,当务之急,乃是山南明日之后该如何。”
诸葛亮紧接着梁俊的话往下说,把话题兜了回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虽然都有想法,但全都没有说话。
他们知道,梁俊自然是有安排的。
梁俊见众人看向自己,忽而一笑,看着李渊道:“李尚书,你觉得咱们接下来该如何做?”
李渊想了想,也不藏私,沉声道:“以臣之见,应当先告知天下殿下在山南的消息。”
众人纷纷点头,李渊又道:“再有就是,东宫的班底在长安,殿下不在长安的这些日子里,东宫已然混乱,眼下南楚要改制也好,出兵征讨不臣也罢,需得有一个完善而有效的东宫才是。”
东宫的乱遭事,李渊也不便多言。
毕竟自己现在这帮人算是太子另起炉灶。
长安那还有一堆烂摊子也是梁俊的班底。
虽然现在看起来,东宫四分五裂,可梁俊在南楚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刘文静等人势必会放下争端。
自己现在要是说的重了,日后与刘文静那帮人同殿为臣,难免会让人嫉恨。
因为有夫子等人在,此时的李渊也认清了现实。
在他看来,有诸葛亮和丘山书院辅佐,又有夫子和先进的武器与划时代的战略思维在,梁俊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
自己的二儿子虽然优秀,但在愈发强大的梁俊面前,还是不够看。
因此李渊早就断了重新当皇帝的念头,心甘情愿做梁俊的吏部尚书。
让他这样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梁俊死而复生,灵魂回到另外一个躯体里。
这让李渊心里无比的敬畏。
如果说穿越者是天选之人的话,那梁俊这种情况可就是天选之人中的天选之人。
李渊一说完,众人纷纷应和道:“李尚书说的没错。”
从龙之功,历来是所有的功劳中最重的。
中人跟着梁俊一起占领了南楚,接下来要做的自然是封官了。
因此所有人对李渊的话都很满意。
“李尚书言之有理。”
梁俊也跟着点了点头,而后看向诸葛亮道:“既然如此,丞相,劳烦你宣读下对大家的人事安排吧。”
诸葛亮点了点头,而后从衣袖里掏出一份诏书来。
李渊见了,脸又黑下来。
自己又被当枪使了。
诸葛亮站起身,走到中堂之上,看着众人,宣读了关于东宫官员任命的安排。
第一个安排的自然是夫子。
帝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反正文官里名头最大,又没有实权的官职全都按在了夫子的头上。
听到最后,连夫子都有些不好意思。
对于夫子的官职,所有人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以夫子的身份,就算给他安个玉皇大帝,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念完夫子的官职,众人的心全都提了起来。
纷纷猜测这第二个人是谁。
大多数人都向着诸葛亮看去。
可诸葛亮一念名字,所有人都诧异起来。
“梁晋,汉王。”
四个字,很简短,很符合梁俊做事的风格。
梁晋乃是刘备这一世的名字。
而且刘备这一世还与梁俊有亲戚,虽然血缘关系很淡薄,但也算得上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刘备一愣,万没有想到梁俊居然给了自己一个汉王的王爵。
“这...”
刘备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梁俊,欲言又止。
梁俊则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笑容,示意诸葛亮接着往下读。
第三个人乃是刘文静了。
军师祭茶的官职不变,同时兼内阁首辅。
众人也都没有意见,毕竟刘文静算得上是梁俊的老班底,给什么官职都不为过。
这第四人便是诸葛亮了,也是两个字,丞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