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3/4页



  诸葛亮道:“镇南公,如今南楚依托于丝绸之路,百业兴旺。每日里来往的商贾车队如过江之鲫,连镇南公都不清楚自己每月进项如何,更何况南楚诸多州郡?”

  楚秋九和霍让回过味来,有些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霍让更是疑惑道:“诸葛先生的意思是,科举之制应该因地制宜,在南楚应该以南楚的需求为首要目的?”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没错,就算朝廷没有这般要求,在下也会建议镇南公,此次科举不应该以明经、进士科为主,应以明算、明法为首要科目。”

  霍让随即豁然开朗,心道:“是啊,如今整个南楚因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最为缺少的不是官员,反而是能够精通算学的读书人。”

  “如此浅显的道理,我身为南楚百官之首,为何却不明白?”

  想到此,霍让看向诸葛亮的眼神不由地有些妒忌。

  楚秋九也明白过来,毕竟南楚现在的局势她身为镇南公比谁都清楚。

  随着搭上丝绸之路的车,整个南楚从未像现在这么有活力。

  这才半年多,镇南公府库之中的税银就已经翻了翻。

  上个月入库的税银比去年一年还要多三成,这在以前是楚秋九想都不敢想的。

  可随着钱财的增多,麻烦也越来越多。

  比如说各州的账目混乱就是最要命的事。

  随着各种生意越来越多,账房先生马上就不够用了。

  不够用不说,以前的账房先生也没见过这种阵仗,遇到数额较大的账目直接就瞪眼了。

  楚秋九一寻思这样搞可不行,得去雍州和长安取经。

  暗地里派人去雍州和长安学习先进的账房计算方法。

  派去的人倒是有收获,带来了一堆叫做算盘的玩意。

  可整个南楚的官员们看着四四方方的算盘又瞪眼了,这玩意怎么用的啊。

  于是又赶紧派人去雍州和长安绑了几个会算盘的账房先生来,谁知半路上又遇到了劫匪。

  好不容易绑来的十个账房先生就只有两个安全抵达。

  加班加点的让手下人跟着学算盘,可整个南楚那么多的州郡,一时之间根本培养不出来足够的算学人才。

  因此可以说此时的楚秋九处于痛并快乐着的状态。

  快乐是因为每日里进来的钱很多,痛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赚了多少钱,该赚多少钱。

  南楚那么多州郡,没有一个州郡的账目是清楚的,这就很容易出现贪污的情况。

  随着赚的钱越来越多,楚秋九就一直有一种吃亏的念头。

  自己的钱大部分都被手下人给贪了,他们交上来的只是一小部分,纯粹是为了应付自己。

  可自己有没有本事去查账,只能这样稀里糊涂的干瞪眼。

  账目是让人头疼的事,但随着赶上丝绸之路的快车,整个南楚的治安也成了楚秋九的心头患。

  往日里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出过村,整天就是和土地打交道。

  因此各州郡的官员们面对的问题顶多就是,张三偷了李四家的老母鸡,或者王五杀了赵六的老母亲。

  基本上都是这些事。

  解决这些事的法子也很简单,偷鸡的赔钱打一顿,杀人的收监准备秋后问斩。

  底下这帮官吏们轻车熟路,全都能够解决。

  可现在不行了。

  随着各种作坊的创建,加上越来越多的胡人来南楚做生意。

  各种各样的新型案件出现了。

  比如王五的作坊招人,做工的人莫名奇妙的死了,这种事该怎么处理?

  或者说做工的状告作坊没有按照如约的期限发钱,闹到衙门里又该怎么处理?

  最麻烦的是和胡人发生了纠纷,因为语言不通,双方产生了误解,或者故意坑胡人,以至于最后出现了打伤人命的官司,这种事又该怎么处置?

  林林总总,各种各种楚秋九想都没有想过的麻烦事全都随着钱一起来了。

  昨日里,楚秋九还因为这些事头疼,今日里听完诸葛亮说的话,茅塞顿开。

  对啊,既然要开科举,为什么不先选出精通明算和明法的读书人来,以解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