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让整个镇南府无可奈何的女人-第3/4页



  可一旦镇南公府要开科举取士了,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就不仅仅是造反那么简单,而是要诛炎朝的心。

  但凡是掌权者,绝对不会容忍镇南公府的这种行为。

  因此霍让虽然对诸葛亮的这个方案十分的满意,但却也因为这一点,极力的反对。

  可如今,皇后派徐妙锦这个亲妹妹来议和,摆明了朝廷的态度至少皇后的态度是不反对镇南公府开科举取士。

  那么这个方案最大的弊端也就没有了。

  霍让的担心也没有了必要。

  整个局面对镇南公府来说,一片大好。

  可越是这样,霍让越觉得不对劲。

  他看着坐在对面,宛如一尊雕像,周身上下充满与大殿内气场格格不入的徐妙锦,心里的疑惑更深了。

  “徐真人,恕在下冒昧,皇后娘娘难道没有其他的要求么?”

  霍让直截了当的问道。

  楚秋九坐在一旁,饶有兴趣的看着徐妙锦。

  霍让的疑问也是她想问的。

  皇后派自己的妹妹前来和自己议和,目的是什么,大殿内的人不知道,霍让也不知道。

  可她楚秋九却清楚的很。

  因为皇后在给自己的公文之中夹杂了一封给自己的书信。

  信上直接了当的就说了,她皇后想要当皇帝,需要镇南公府的支持。

  而且皇后给楚秋九许诺,只要她当了皇帝,就封楚秋九为镇南王。

  这个镇南王和梁植当初隔空封赏的镇南王不同。

  乃是货真价实,地地道道可以世袭的镇南王。

  真诚而又粗暴,简单而又直接,不由地楚秋九不相信。

  因此在潜意识里,楚秋九已经同意了和皇后联盟。

  只是她还想看一看,在明面上,皇后要怎么和自己讨价还价。

  徐妙锦见楚秋九和霍让看向自己,微微皱眉。

  她本并不擅长应对这种事情,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执念,咬牙坚持着。

  “吴大人,你和镇国公说一说吧。”

  徐妙锦看了看一旁的吴正,吩咐道。

  吴正这帮朝廷官员一听徐妙锦要来,还没等徐妙锦进成都,就带着人前去迎接。

  因此在来的路上,他们早就从徐妙锦口中打听到了,皇后派她来的目的。

  此时徐妙锦一叫他,吴正施了一礼,从怀中拿出一份奏折来,打开道:“回禀国公,对于南楚开科取士,摄政王是同意的。但是有以下三点,必须遵从。”

  他说到这,看了霍让一眼,见霍让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心里有些不屑。

  吴正轻轻咳嗽一声,白了霍让一眼,道:“第一,南楚科举不可有制科,只可有常科。”

  大殿内众人一听这话,纷纷皱眉。

  左边的一众官员乃是镇南公府的人,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炎朝的科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叫做制科,一种叫做常科。

  制科没有特定的时间,而且必待皇帝下诏才可以举行。

  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根据皇帝的心情所变动。

  考试人的资格,一般也没有什么要求,原则上只要是人,就可以来考。

  这种考试,一般是为了选拔特殊人才设置。

  炎朝有一任皇帝,曾经开过一次制科,专门为了选一批人给他喂养,外邦进贡的大象。

  那一批官员被又被奉为象官,成为了当时官场上的笑话。

  而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乃是国家取士的基本国策。

  听到摄政王不让开制科却让开常科,在场的这些镇南公府的官员们全都很满意。

  毕竟这句话等于没说,南楚也没有开制科的必要。

  看着众人面带微笑,吴正心里连连冷笑。

  接着道:“第二,南楚科举所用常科科目,不准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等科目,只准有明法、明字、明算...”

  吴正叽里呱啦说了一番,听的楚秋九秀眉紧皱。

  大殿内有脾气暴躁的老哥直接开骂道:“放屁,若是这般,这科举还开个屁!”

  明法科考的是对律法的知识,明字科考的是书法,看你字写的怎么样。

  明算科则是考数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