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卧龙与温侯的丘山之旅-第2/3页



  空出来的名额,则让后来者补上。

  因此每隔三个月,丘山书院的山脚下镇子中就会迎来一波求学的学子。

  虽然丘山学院的院规是有教无类,只要是想读书的,不管是哪里人,都可以来书院求学。

  之前还有过山蛮人不远万里前来求学的例子。

  只是政策是好的,但丘山地处南楚境内,镇南公府每年给丘山书院捐赠大量的钱财。

  又把丘山周围的农田全都划到了丘山书院的名下。

  历代镇南公都有私心,不想让非南楚的学子前来求学。

  巴不得丘山书院内全都是她南楚的子弟。

  只是碍于丘山书院院长的面上,历届镇南公也不好做的太过。

  能做的基本上就是在去往丘山学院的必经之路上多设一些关卡。

  查一查来往的行人,只要一听口音不是南楚的读书人,就会各种为难。

  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一些读书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进了南楚的境内,结果却被当兵的拦住,说什么也不放行。

  无奈之下,只能调头回去。

  一些二十四k纯铁做的读书人则越挫越勇,就算是死也得死在丘山书院门口。

  倒是让不少人闯了进来。

  对于这种情况,历代的镇南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自己也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绝。

  但凡能够熬过来关卡的读书人,镇南公府也就不再为难了。

  可到了楚秋九当了镇南公之后,情况就变了。

  在楚秋九的眼中,能够经历这些挫折,还要来丘山书院求学的读书人,这种人才是有着大毅力的主。

  一旦让这种人学成下山,早晚会成为她的绊脚石。

  因此她一上位,不仅加强了各处关卡的盘查力度,还暗中派人假扮山贼强盗,在南楚的边境上劫杀专门前来求学的读书人。

  双管齐下,效果超群。

  原本每年能有一二百个外地读书人来到丘山,最近几年数量急剧下降。

  最近一年里,能够进入丘山学院的读书人不到五十不说,还都是被楚秋九的人筛选过的。

  不是呆头呆脑,一看就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就是资质鲁钝,就算学一辈子也学不出什么成就来的笨人。

  如今南楚军去了趟长安,伤到了太子,被朝廷定为叛军。

  楚秋九更有理由封锁边境,隐瞒身份躲在边境劫杀读书人的亲卫们全都撕去伪装,直接封锁住了进入南楚的入口。

  只要是前来求学的读书人,不管聪明还是蠢笨,全都以细作论处,捉住之后就地格杀。

  以至于这三个月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读书人进入丘山。

  那些跋山涉水赶来的书生,眼瞅着就要到南楚了,却不能再前进。

  退回去吧,心有不甘。

  毕竟一方面身上的盘缠不多了,另一方面,敢走那么远的路前来求学的书生性子多半都很倔。

  你越是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非得干。

  以至于所有的学子全都聚集在了靠近南楚的一个小镇里,整日里琢磨该如何突破防线进入丘山。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了最开始要来丘山求学的心思。

  取而代之的则是老子非要进丘山不可的心情。

  随着书生越来越多,小镇里的商贩们可是乐开了花。

  能够支撑千里之行的书生,基本上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最不济的家里也有俩钱。

  身上的盘缠虽然不多了,但小镇的消费水平也低。

  降低一下生活水准,住他个一年半载还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时间一长,小镇里的书生越来越多。

  读书人多了,连带着各种诗会也慢慢的多了起来。

  甚至不少人发现,这种同行之间的交往,反倒是十分有意思。

  最起码比自己在家里埋头苦读强的多。

  这些读书人慢慢的熟悉起来,就有好事的主动提议。

  既然大家伙铁了心要去丘山,在这里和南楚干耗。

  不如咱们就商议出来一套规矩来。

  反正以后到了丘山,大家伙都是同窗,咱们不如先按照学院的规矩来预习。

  此言一出,得到了广大书生的拥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