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函谷关下的三方会盟-第2/3页



  梁俊陷入了沉思,这个结果他早就意料到了。

  王易上辈子是个游戏策划,整天和电脑打交道,怎么可能会精通维修核潜艇这种高深的技术活。

  聊来聊去,王易一咬牙,说要不然我去雍州布思衙门吧。

  别的不行,我前世作为策划,宣传这块还是很拿手的。

  最重要的是我背锅能力超强。

  梁俊想了想,王易说的也对,游戏策划不就是用来祭天的么?

  于是第二天一早,王易就在北凉军的护送下,去往雍州走马上任了。

  还别说,短短的一个月,整个布思衙门在王易的领导下业绩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雍州的百姓们各个对太子爷感恩戴德,对布思衙门是一提到就骂。

  所有人都认为,太子爷的各种利民政策是好的,就是布思衙门唱歪了经。

  导致原本很好的政策,无法切实的落实到百姓们身上。

  反正不管怎么着,王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梁俊的承诺。

  雍州改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全都被百姓们归咎到布思衙门身上。

  太子是好的,雍州这些办事实的衙门也是好的,唯独布思衙门,是阻拦雍州发展最大的障碍。

  雍州改制,随着时间会出现的弊端,梁俊早就预料到了。

  可不管是刘文静还是姚广孝,谁都没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是没有办法匹配雍州改制的。

  雍州的这些制度放在炎朝任何一个州道,不出三月肯定崩盘。

  也就是因为雍州人少,加上当地的乡绅士族被前雍州刺史常玉打压的没有了战斗力。

  改制初期才会如此的顺利。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落后导致的弊端层出不穷,这是梁俊没有办法解决的。

  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势必会让百姓们有怨言。

  百姓们心中有怨气,最开始的时候不会表现出来,时间越长,加上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暗中撺掇,早晚会酿成大祸。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梁俊放在雍州的心血会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雍州会陷入比之前更加糟糕的情况。

  这也是梁羽等人对梁俊的发展并没有太在意的原因之一。

  他们都是掌管过中原王朝的人,深知改制的危险。

  梁俊这样搞,看起来很不错,可发展的越快,隐藏的祸端就越大。

  好在现在雍州有了王易,这位专业背锅侠在雍州是如鱼得水。

  不仅让百姓们有了怨气的发泄处,还让整个雍州上上下下产生了一种美好的误解。

  太子制定的这些政策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跟着太子走,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

  之所以雍州有这些问题,全都是因为布思衙门的王易这个奸臣在。

  除掉了这个奸臣,咱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雍州暂时没有了大问题之后,梁俊也稍微有些安心,能够把主要精力全都放在长安这边。

  因此当刘文静派人传来刘秀已经带着大军到陈留的消息之后,梁俊就启动了反攻计划。

  洛阳城内若是只有三五十万人,梁俊绝对不敢主动出击。

  毕竟以长安城不到五万的兵力,和洛阳三五十万联军打,胜算基本没有。

  可现在洛阳城已经有百万之众,这百万之众势力众多,盘根错节,只怕连梁植都捋不清楚。

  最重要的是,百万军队,联军连这些军队的粮食都供应不上,更不要说反攻长安了。

  事实情况和梁俊预测的一样,当长安城发起反攻的时候。

  驻守潼关的梁济在长安军抵达潼关,还没有攻城,就带着军队从潼关撤走了。

  撤出潼关的梁济并没有回洛阳,也没有回江南东道,反而是撤到了函谷关。

  与驻扎在函谷关的梁羽兵合一处,打算在函谷关抵挡梁俊的大军。

  接受了潼关之后,梁俊马不停蹄,带着四万大军直奔函谷关。

  到了函谷关上,面对以梁羽和梁济为首的八万守军,梁俊并没有马上攻城,反而是来到了关下,打算和梁羽谈判。

  梁羽没有拒绝梁俊的邀请,主动出关,要和梁俊面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