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 第二十四章 朝霞台



?    快到傍晚时,董小平基本已经搞懂了这用感应经来开灵根是怎么回事。

    人有五感,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每时每刻,人总是能收到五感,就算是睡觉也一样,只不过数量减少了许多,但仍然有,有时候甚至会影响梦境。

    但五感只限于凡人,一个人一旦产生灵根之后就会有六感,可以多一样感觉——灵觉。

    灵觉是修行的基础之一,否则连灵气都感觉不到,如何观察、吸收、运用灵气?

    灵根是用灵气滋养的,但没有灵根就灵觉,没有灵觉就无法吸收灵气,无法吸收灵气就无法产生灵根。

    这看起来是个死循环,但其实不是,正真的死循环是无解的,而这个问题有解。

    其中奥妙就在于,凡人也可以有灵觉。

    不,凡人本身就有灵觉,只是非常弱小而已。只有在非常特别的情况下,凡人才会在某一瞬间感受到灵气的存在。正因为如此,民间才有各种闹鬼、显灵的传说。

    不过就算是机缘巧合感受到灵气,如果没有把它立即吸收入体,那也会丧失长出灵根的机会。

    随着人的长大,凡俗经验越来越多,那本就弱小的灵觉会逐渐萎缩,最后消失不见。所以人们常说小孩子容易见到灵异的事物,长大了却很难再见到。

    极少数人一出生就有很强灵觉,自小就常常感受到周围的灵气,很容易在某个机缘巧合下吸收到灵气,所以常常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长出了灵根。

    而普通的人要想开启灵感,就只能依靠自己弱小的灵觉,主动去吸收一丝灵气。

    每个人每一瞬间都会收到无数的感觉,这些感觉基本都是凡俗五感,只有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会存在一闪而逝的【灵感】。但出现不等于找到灵气了,绝大多数感觉都会被下意识的丢弃,比如走路的时候踩死了一只蚂蚁,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感觉,但基本不会被人真正注意到。

    所以必须主动筛选这些感觉,从万千感觉中找到灵感。这基本上是大海捞针的难度,绝大多数人徒劳而终。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提高成功率。

    一门合适的感应功法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合适,基本上就是可以说完全是因人而异,从古到今存在了很多感应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理论,莫衷一是。

    比如天人感应流认为,修习者应当放松自己进入冥想状态,才能够有机会捕捉灵感。

    人极感应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修习者进入某种极端的情绪状态之中,比如愤怒、悲伤、恐惧、喜悦等,所以常常见到有些修者在某个悬崖峭壁边上修习,或者溺于水中修习。

    幻梦感应流就比较奇葩,要求修习者在意识不全的情况下修习,比如醉酒、半睡半醒等情景之下。

    董小平手上这本《天河感应经》就是天人感应流,根据经书上的指导,董小平一下午都在寻找灵气,不过什么都没找到。这种寻找的感觉就像是在米仓里面寻找一颗发霉的大米,而且还不一定有。

    除了感应功法很重要以外,灵气是否充沛也相当重要。

    根据东方炎的说法,灵气越充足,灵感产生得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它。在坟场这个地方虽然灵气稀薄,但至少有产生灵感的可能,若是跑到一个完全没有灵气的地方修习,就算修习一万万年,也找不到灵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