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金莲与二郎(二)



    受到武大郎与潘金莲的热情款待之后,武松便在哥哥武大家里住了下来。

    林逸、宁可可、林冲三人自不会住在武大郎家里,再说也住不下,三人便来到了阳一谷县最大的酒楼内住下。

    次日。

    武松忙着去衙门上任新职,林逸、宁可可、林冲三人则在阳一谷县即兴游玩了一番。最终,三人来到了武大郎家隔壁的王婆茶坊。

    “欢迎三位客官……”

    大名鼎鼎的王婆连忙迎了上来,看上去四五十岁年纪,放在古代已有些老态,但从眉眼间却不难看出,王婆年轻时应也是个美人来的。

    林逸、宁可可、林冲来到茶馆里坐下,点了茶和点心。

    林逸将跟拍仪器拉近,也不顾林冲的诧异目光,对着镜头轻笑道一一

    “今天带着大家,亲身光临一下大名鼎鼎的王婆茶坊,它裹挟着一个香艳的风情故事,是众所周知的西门庆、潘金莲风流韵事发生的第一现场……”

    “实际上,‘茶坊’这一场所,随着这千古流传的故事展现,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大宋茶馆的经济活动。”

    “单单王婆茶坊,就有着放入乌梅煎制的‘梅汤’,放入生姜的‘姜茶’,还有‘合欢汤’这种甜茶,以及‘宽煎叶儿茶’等等……”

    “这里不仅有着茶水,还有着酒肉贩卖……”

    “一个小小的王婆茶坊,反映的是大宋的茶馆功能,它已具备了多样化的社会功能,茶坊已不是唐代的只供休息、解渴的茶馆,它除了具备休息解渴的原始功能,还可传播信息、休闲会友、说媒做掮、文化娱乐等,开始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承载着较多的社会功能。”

    “茶馆消费,成为这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茶馆业的兴盛,成为宋代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标志……”

    直播间内的观众与粉丝们一阵回应一一

    ……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林逸对大宋朝的这些经济文化,还是十分了解的,信口拈来。只是观众粉丝们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都想看潘金莲的风流韵事啊!

    一旁的林冲,看着林逸对着“空气”说话,满是诧异,但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倒也习惯了哥哥的这些怪异行为,只觉得有些神秘莫测。

    林逸哥哥与宁氏夫妇,本就有许多异于常人之处,只说嫂嫂宁氏那出神入化的剑法,就令他这位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大大的自愧不如。

    直播间内的观众与粉丝们,正吵吵要看潘金莲勾引武二郎的镜头,就见到潘金莲突然走进了王婆茶坊。

    “见过两位叔叔、嫂嫂。”潘金莲见到林逸、宁可可、林冲三人,愣了一下,连忙上前见礼。因为大家都唤武大郎作兄长的干系,林逸与林冲也成为了潘金莲的“叔叔。”

    潘金莲却唤宁可可作嫂嫂,可见这时的称呼,着实有些杂乱,与后世大大不同。

    “见过嫂嫂。”林逸、宁可可、林冲三人,起身还礼,却也唤潘金莲作嫂嫂。

    林逸笑着问:“嫂嫂坐下一同吃些茶点如何?”

    他也想现场“采访”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美人,奈何美人不给他机会,只听潘金莲道:“奴家今日身体有些不适,买些酒肉便回去了。”

    “既然如此,嫂嫂请便。”林逸轻笑了一下,他哪能看不出潘金莲身子好端端的,那有什么不适?心下一动,便猜到了些许端倪。

    看潘金莲的模样,肯定是准备对武松“下手”了!如此一来,林逸也不着急走了,既然观众粉丝们盛情难却,他就给金莲妹子与二郎来一段现场直播!

    林逸、宁可可、林冲坐下继续吃茶,潘金莲从王婆那买了些酒肉,便自己回去了。

    林逸便将跟拍仪器,放入了武大郎家里。

    不久,武大郎卖炊饼归来,却又被潘金莲催着,装载了新的脆饼,赶出去继续做买卖。

    那从王婆处买来的酒肉,显不是为武大郎准备的。

    潘金莲将武大郎赶走之后,便独自一个人,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等着,许久,天色黑了下来,只见武松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

    潘金莲揭起帘子,陪着笑脸迎接道:“叔叔,今日到县衙任职,可还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