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坚定不移地深挖社会主义墙角!-第2/3页
按杨卫平的规划,未来十年,在北缅定居、工作的华夏人将突破五千万。到时候,即算他不提出来,北缅也能水到渠成地完成“和平演变”。
两辆喷涂着数码迷彩,挂着军方牌照的天工悍马h1,一前一后奔行在公路车流中,其霸气悍野的外型,无论在北缅任何一个城市,都能引来其他司机、乘客和路人的侧目观望。
如今在北缅,军人有着比政.府官员还要更为受人尊敬的地位。军人也是北缅年轻一代最向往的职业。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在北缅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军属和烈属在北缅社会享有与众不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当然,特殊的地位待遇同样也对应着比普通老百姓更为特殊严格的纪律约束。军事法庭相比于地方法庭,其量刑标准更严更重。
开车的两名司机兼向导,是北缅联邦调查局仁安羌分局专门安排提供的。对于杨卫平在北缅的安全问题,如今已经是北缅民主联邦共和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的秋芳,当然不会有任何懈怠和大意。
杨卫平现在的行程,完全都是随意,想去哪就去哪,根本就没有刻意安排。就连身为北缅总统的杨家声,现在也只知道杨卫平人还在北缅境内,至于具体在什么位置,除了秋芳,估计就只有杨卫平他们一行人自己知道。
“小李,现在距目的地还有多远?”杨卫平将手里烟头弹出窗外,很是随和地朝正在安心开车的那名年轻中尉问道。
“还有五公里左右,杨先生。”小李扭过头来恭声答道:“最多十分钟就到了。”
小李,全名李红权,以前也曾经是华夏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出身西北农村的他,参加完越.南战争后很快就面临退伍转业回老家这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部队没有关系,地方上更没有背景,像他这样的农村兵,绝大多数离开部队后只能是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只不过,现在的华夏退伍军人,多了一个选择。只要你渴望军营生活,如果你对自己的军事素质有信心,就可以参加磐石安保的选拔。
李红权热爱军营,如果可以,他愿意一辈子都穿军装。从战友们那里了解到磐石国际安保公司的招聘流程后,他毅然选择了去磐石华夏分部应聘。
通过磐石安保的考核后,他也没想到会被公司推荐去参加磐石雇佣军的选拔,更没想到他居然还通过了那种比他曾经所在部队更为严酷的训练和考核。
其实像李红权这样单兵作战能力相当强的农村兵,在四百万华夏人民解放军中有很多很多。只不过大多数人因为没有门路而只能继续留在农村,默默无闻直到终老。
磐石雇佣军的招兵口号是:如果你没能加盟磐石,说明你还不够优秀。
其潜台词是如果你真的很优秀,你就能凭你的真本事,获得相应的回报。
对李红权这样的农村兵而言,磐石简直就是天堂!
这不,李红权在加盟磐石雇佣军没多久,就被选派来缅甸作战。缅甸内战结束后,他因为表现优异而被调进联邦调查局的前身北缅军事情报局当特勤。
现在,他不仅把生活在西北农村贫困山区的父母和弟妹接来北缅定居生活,还能给家里带来每个月三千美元的薪金收入。
这要是搁他以前在国内的时候,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北缅人民军体系中,华夏籍官兵对杨卫平这位最高领袖的了解,比北缅当地人和少数外籍军人要知道的更多。他们当中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杨首长在缅甸的军事行动,极有可能是在为国家谋划某种秘密行动。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他们对缅籍官兵的潜移默化表现得就更积极了。有许多人都经常写信回国给他们认识的战友,告诉对方他们现在的生活是如何的丰富多彩。这么一来,无形中让磐石华夏分部的兵源选拔工作变得更为便利轻松。
对于这种现象,杨卫平这段时间在视察北缅人民军东部军区、西部军区和北部军区及所辖部队的过程中,感触很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